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人生要思考的4个问题,答对了身心受益

受访专家: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 李建明

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咨询委员会常务委员 马健文

道谢、道爱、道歉、道别,这是人生常要面对的四个问题。平时多多思考这四道题的答案,能够清晰地看穿纠葛,学会化解恩怨情仇,放下遗憾与内疚,对身心健康有诸多好处。

道谢:找回幸福的源泉

道谢就是心存感激,感恩一切为你做贡献的人和事。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咨询委员会常务委员马健文表示,感恩是一种自然流淌的情感,能让身心得以安宁,为健康加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者让参与者每天写下值得感恩的事情,6周后发现,他们体内的炎症反应显著降低;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者发现:拥有感恩的心,能让心力衰竭患者的身心状况得以改善。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心理学家则发现,常对伴侣说“谢谢”的人,婚姻生活满意度更高。

感恩精神深植于国人的文化基因中,比如韩信“一饭千金”报答落魄时的一饭之恩;“寸草春晖”表达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念。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李建明建议,除了常说“谢谢”,还要有感恩的行动。一方面,向每个人报以微笑、说句赞美的话、主动帮个小忙等,都是最好的感恩方式。另一方面,可以每天做感恩笔记,及时记录当天发生的值得感激的事,最好能分享到社交媒体上,还可以形成一种认知习惯。

道爱:让彼此更加认同

孩子、伴侣、老人……每个人都需要爱,但国人历来含蓄,对爱难以启齿,无法将爱意传递给他人。

李建明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纯粹的,但很多人不会向孩子表达爱,或者用爱的名义伤害孩子,把爱当成“筹码”,还把“这是为你好”挂在嘴边。等他们老了却发现,尽管孩子很有孝心,但心离自己越来越远。可是,做父母的没有教会孩子如何表达爱,孩子又怎么懂得把爱说出口?即便在爱意浓浓的伴侣之间,“爱”字似乎也很难说出口。曾经有学者调查发现,很多夫妻几乎从没有过情感表达。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研究发现,经常与爱人拥抱有益心脏健康,还能提升亲密关系。

马健文建议,每个人都要尝试说出心中的爱,不管对方是子女、伴侣还是爸妈。大胆把爱表达出来时,彼此之间会更加认同,能够体验到欣赏和理解,对方才能真正懂得你的爱。这些年随着社会变迁,人们对爱情的表达越来越直白,对孩子说爱也越来越普遍,但对父母表达爱仍然羞于开口。但实际上老人身体机能减退,内心常有挫折感,更需要儿女的爱。建议平时常拉着老人的手或给他们一个拥抱。身体的接触就是心灵的靠近,无声的肢体动作有时更胜语言,能让老人感受到被包容、被照顾。西班牙研究发现,拥抱能让老人的血压降低;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更是表明,拥抱能减轻老年孤独,减轻压力。或许第一次拥抱爸妈时,你会有些尴尬,他们会感觉莫名其妙,但一份感动很快就会充盈心头,并渐渐成为习惯。

道歉:放下过往的伤痛

生命中难免有很多令人遗憾的事情。在当时的处境之下,我们可能意识不到,事情就发生了。回首过往时,如果仍对当年发生的事懊悔、自责,或埋怨,就没有意义了,也很难过好当下的生活。对于老人而言,如果不能放下这些往事,就会给晚年生活添堵。

马健文说,有的老人回忆起四五十年前对孩子的教育,觉得过于粗暴,常因为一点琐事而打孩子,尽管事情已经过去,子女甚至已不记得了,但这些伤害很可能深埋潜意识之中,成为亲子间的心结。就像一位老人所说:“过去脾气比较大。当时孩子心里可能在说,爸爸是不是爱我,怎么又打我呢?我们现在老了,也要勇敢地跟孩子道歉。说出来的时候,彼此的心结就打开,也就释怀了。”道歉是门重要功课,能帮人思考、评价过去的事件,化解冲突和矛盾,还能教会人们宽恕、欣赏、赞美、感谢。

李建明提醒说,道歉的态度要诚恳。正如一首《误触人脚》的诗中所说,“碰了行人脚后路,告言得罪我当烹;此方引慝丘山重,彼却厚情羽发轻”,意思是,将自己的罪过说得重如山,对方的怒火往往就会轻如毛。

道别:打开晚年新生活

晚年,生活有了很大变化,退休后,生活没有以前充实,很多老人会有一种莫名的失落。其实,晚年生活也是一段新的生命旅程,学会和过去道别,才能放下以前的不快,和新的退休生活拥抱。

李建明建议,老人们可以设想一下,以前工作和生活中的烦恼是不是可以放下了?新的生活不该带入过去的烦恼,老人要和负面思维道别,和旧生活道别。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在《西江月》中写道,“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新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意思是说,人生一晃就过去了大半,身体也一下子衰老了,不妨做点喜欢的事情。以前不能喝酒的,现在可以喝点酒,让自己陶醉;还可以到处旅游,到没有去过的地方看一看。也要摒弃“老了啥也做不了”的思维定式,充实地度过晚年。最后,年纪大了,机体衰退是自然现象,保健好身体,保持良好心态,就能拥有精彩的晚年生活。▲ (生命时报记者 张杰)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生命时报”的所有作品,均为《生命时报》合法拥有 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