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健康城市事关百姓福祉

本报赴会记者  李  迪   王黎洋

11月21日,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在上海召开。本届大会为期4天,由世界卫生组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共同举办。全球近40位卫生部长与来自世界及中国各地的100多名市长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健康促进需全球联合行动

李克强总理指出,30年前,《渥太华宪章》举起了“健康促进”的旗帜,引领了全球健康事业的发展潮流。30年来,在各国共同努力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大力推动下,世界人均期望寿命增长8岁以上,人类健康实现了新的跨越。但同时,全球卫生与健康领域仍面临严峻挑战。促进人类健康任重而道远,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陈冯富珍强调,健康是一个终极目标,其改善程度可以反映出社会很多方面的进展,因此,应该将健康作为一个衡量社会发展的可靠指标。健康素养应从个人层面上升到政治和政策层面,各城市也应当积极行动起来,打造健康城市,落实健康促进措施。“这要比国家层面做起来更容易。”她希望,本届大会能完成确立新的目标纲领的使命,动员各国采取有力的国家行动,改善民众健康,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健康促进能使人们加强对自身健康的掌控。”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代表施贺德博士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健康促进涵盖一系列范围广泛的社会和环境干预方法,旨在通过解决、预防不利健康的根源,使每个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获益,而不仅仅停留在治疗、治愈疾病方面。健康促进包含3个要素:一是良好治理,健康应融入所有政府政策;二是健康素养,人们应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信息,以便做出健康选择;三是健康城市,城市应在促进良好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先有健康城市才有健康国家

21日下午,世界卫生组织6个大区市长代表共同签署《健康城市上海共识》(下文简称“《共识》”)。《共识》指出,健康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讲话中指出,城市虽然只占2%的陆地面积,却住了一半的人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到2030年,全球将有60%人口住在城市,这使得城市在发展中地位更加突出。建设健康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施贺德也认为,从健康城市逐步发展到健康国家,最终才能发展到健康世界。

《共识》提出了打造健康城市的五大原则,即将健康作为所有政策的优先考虑,改善社会、经济、环境等所有健康决定因素,促进社区积极参与,推动卫生和社会服务公平化,以及开展城市生活、疾病负担和健康决定因素的监测和评估。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傅华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五大原则涉及了城市规划和政策中的很多具体内容。比如,山东省的“控盐”措施就是“将健康作为所有政策优先考虑”的最好案例。他们围绕食品生产企业、餐饮服务单位和家庭厨房3个摄盐主要来源落实减盐措施:食品包装印制含盐量警示,餐厅发放减盐宣传材料,学校普及“盐与健康”主题教育;“少盐的营养餐”列为评选健康家庭的重要标准等。但总体来说,我们离《共识》提出的原则目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如基层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提升问题,外来人员的融入问题,对疾病、环境,甚至就业率、贫困率的监测问题等,都还有待进步。

“建设健康城市,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最重要是社区和百姓的参与。这也是《共识》提出第三条原则的重要原因。”傅华说,在提高健康管理能力方面,我们可以利用社区组织慢病活动小组;在控烟问题上,可以通过社区组织志愿者扩大宣传;在环境维护上,需要社区形成共同治理垃圾、噪音污染的共识。利用好社区的微信、微博等平台,更有助人们投入到健康管理的自觉行动中。

开展十项行动,打造健康城市

64年前,毛泽东主席号召开展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爱国卫生工作,最终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流行。今年,国务院又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健康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介绍说,在此纲要指导下,全国爱国卫生工作办公室根据我国国情,并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了包括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文化、健康人群等44项指标构成的健康城市评价体系。

“十大健康城市优先行动领域”是《共识》提出的最新要求。1.教育、住房、就业、安全等方面基本需求;2.消除城市大气、水和土壤污染,应对环境变化;3. 优先儿童健康、教育和社会服务;4.确保妇女和女童的环境安全;5.提高城市贫困及外来居民生活水平;6. 消除各种歧视;7. 确保卫生,消除城市传染病;8.规划和完善可持续城市交通;9. 保障可负担得起的健康食品和安全饮用水;10.建立无烟环境。

与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城市10条标准相比,《共识》更强调消除城市大气、水、土壤污染,建立无烟环境,并把建设适宜步行、运动的绿色社区,完善公共交通系统等内容提到了重要位置。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宋迎昌认为,健康城市的十大优先行动领域里,每个领域都有许多事情要做,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作为长期奋斗目标。在他看来,健康教育事关全局。因此首先要对社会公众、学生进行教育,告诉大家什么是健康,如何保持健康,我们可以为健康做哪些事。此外,我们还要做到:第一,从发展理念入手,让健康城市的转变成为全社会共识。第二,从顶层设计入手,贯彻落实先进理念。健康城市的推进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只有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才能破解既得利益的格局,真正做到以健康为中心。第三,保证财政投入、政府绩效考核等围绕健康城市的目标实施。首当其冲是管好医疗服务。老百姓对医疗服务有更强烈的需求,但供给仍是短板,数量和质量都不足。拿出勇气来破解这一利益格局,不是一个城市可以主导的,而要各地一起,自上而下地推进。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城市建设

打造健康城市是全球健康促进的重要一部分,中国多个城市都做出了不少努力。对此,众多国外政要、专家给出了肯定。陈冯富珍在开幕致辞中就提到,抵达上海后,看到上海的机场、火车站,以及所有酒店都做到了“无烟”,很让人欣慰。

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席埃里克•索尔海姆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健康城市建设中,环境发挥着“中央作用”,比如空气污染太严重肯定称不上健康城市。最近伊朗德黑兰因为空气污染太严重,孩子不得不停课;除了对生活的影响,空气污染还会导致过早死亡。想要打造健康城市,必须完美地诠释环境和健康的关系。针对中国一些大城市经常遭受雾霾侵扰问题,埃里克表示,空气污染治理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中国政府知道污染的来源,比如汽车、工厂、燃煤等,也知道该做什么,所以只要肯做,并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就一定能在处理污染、改善环境方面取得巨大进步。

国际助残组织驻华代表安蕾博士也表示,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环境污染、健康教育等问题上都会面临很大挑战。健康城市作为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载体,是需要逐渐完善的。“我相信中国政府的雄心。”在圭亚那首都乔治城市市长帕特里夏•切斯•格林看来,健康城市是实现一个国家居民健康的重要起点,如基础设施建设、健康教育发展等。特别是孩子的健康教育工作,如果做得好,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关心自己的身体,拥有良好的健康素养,全民健康的实现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因此,健康教育是其重中之重。

肯定之余,国内专家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不足。宋迎昌说,就目前我国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发展走向看,离《共识》的目标还有差距。中国城市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总体仍是以GDP为主导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这必然带来生活污水、垃圾等废弃物、污染物的大幅增加,城市环境承载力已趋于饱和。“按照健康城市的标准来看,我国还没有真正的健康城市,实现目标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