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中外专家畅谈健康中国

本报记者   李迪  王黎洋 单祺雯

健康是基础,于个人如此,于国家社会亦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健康中国”概念;2016年8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再次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到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两个月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有了具体目标。

健康事业发展处在最好时期

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侯岩在首届“健康中国高峰论坛”上提到,推行健康中国建设首先要了解我们现在的起点是什么。在她看来,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已有显著提高,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这从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几项主要健康指标就能看出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也表示,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国家采取的一系列动作都表明,中国的健康事业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侯岩同时指出,虽然总体在向好的趋向发展,但我们也面临着新挑战。首先是人口老龄化,中国人口老龄化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速度快,二是未富先老。老年人对卫生需求的增加,会给医疗卫生费用带来新压力。其次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给原本卫生资源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再增压力,对当地优化卫生资源、提高资源供给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再次,慢性病、传染病,双重疾病负担日益加重。最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模式,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科技创新驱动健康变革

詹启敏院士特别强调了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的重要性。“卫生健康事业总体分为四大方向,即医学科学研究、疾病预警和监控、临床服务,以及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从科技创新角度看,能否提高国家重大疾病的诊疗水平,提高公众的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对传染性疾病风险的防控能力,提高健康管理和服务能力,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学科技水平的全面提高。”但目前,我们还存在很多瓶颈。比如,大部分药品的知识产权依靠国外,大型医疗装备90%以上都是进口;高血压、糖尿病等临床疾病都有各自的临床路径和标准规范指南,而我国对这方面的贡献不足5%。

中医药则应在健康中国的推进中焕发新活力。原卫生部部长高强说,面对市场化趋势,中医药原有优势正在受到冲击,很多中药制备大量引入西药技术,出现了中医药西医药化倾向。因此,政府有责任制订扶持中医药发展的特殊政策,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保障中医药人员的基本薪酬待遇,支持中医药科技研发创新,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神、治未病和部分重大疾病康复中的独特优势。

构建绿色卫生服务体系

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医疗卫生需求,给现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带来了诸多压力,也间接对环境提出了挑战。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傅卫认为,实现卫生服务体系恢复健康、维护健康、提升健康的三大功能,不仅需要增强卫生服务体系对健康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还应减轻其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体环境的负面影响,构建一个新型的绿色卫生服务体系。

“绿色卫生服务体系的核心是在改善健康的同时保护好环境,体现整合连续、安全高效、节能低耗、环境友好的特征。” 傅卫说,关键要实现五大转变,即服务理念从疾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服务人群从患病人群拓展到全人群;服务模式从被动型向主动型、系统型、整合型服务转变;服务功能从关注治疗和预防,转向包括健康管理在内的全方位服务;服务主体从单一的由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转向国家社会个人共建共享的模式。

“一个都不能落”是重要目标

联合国开发署曼谷区域中心健康与发展部的纳迪娅•拉希德女士在了解了健康中国的主要目标后,感慨说:“从最高的国家层面,到省级层面,再到地方、城市层面都把人民福祉和健康放到可持续发展中心位置,这是很少见的,也说明了中国政府对人们健康的重视程度之高。”她认为,健康中国涉及的几乎所有内容都是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因素。“要一次性实现多个目标,需要找到多个点的合力。健康就是这样一个结合点,‘健康中国2030’则是很好的机会。”从操作层面看,此类战略必须依靠跨部门合作才能真正实现,这是经过很多国家实践验证得出的结论。尤其是健康促进工作,不仅要有政治决心,在国家层面上重视,更要在地方一级一级落实。

爱尔兰科克市市长戴斯•卡赫尔在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也提到,心理健康应当成为中国未来关注的重点之一,而这需要靠多部门联合推动,让家庭、社区和社会共同参与其中。“我知道中国的发展极快,城市人的生活压力很大。但整个社会对精神疾病的防控,以及人们对精神疾病的重视程度都有欠缺。更重要的是,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这也为精神疾病的防控增加了难度。不过,中国发展如此迅速,我相信,未来中国在精神卫生的防控上,也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最重要的一块就是一个都不能落下。这是我们的一个承诺。在推动‘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时候,这个承诺同样重要。不管老人、孩子,还是残疾人或者脆弱的女性,都要确保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这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也应当成为中国推动健康进步的重要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