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疾病防控|构建五张疾病防控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副主任 李    亮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传统疗法与康复中心主任  周国平北京电力医院急诊科主任、心内科主任医师褚晓雯

编者的话

健康,看似个人的事,实则关乎整个家庭、社会,防控疾病更是如此。我国慢病患病率不断攀升、传染病不断出新、很多急性病得不到及时救治,这都与整个社会防病、救治网络不健全有关。建设健康中国,疾病防控非常关键。我们需要建立五张防控网,整个社会联动起来,共同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

“三位一体”的慢病防控网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数据显示,近八成患者死于慢病。慢病防控形势严峻,但医院之间各自为战,社会普遍认识不足,缺乏强有力的健康管理措施,慢性病防治网尚待建立。

褚晓雯表示,目前我国慢病防控网疏漏颇多。首先跟政府投入不够有关。医院为获取经济利益维持运营,把注意力集中在治病上,很少关注疾病防控。其次,虽然老祖宗倡导“治未病”,但国民对慢病防控的认知度远远不够。如果医生发现了病人可能存在的疾病隐患,还可能被误解为过度医疗。

褚晓雯说,慢病防控在一线城市都做得远不够,更别提偏远地区了。完善慢病防控网,一要明确政府主导作用,将健康融入所有部门政策,提高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二要建立疾控中心、三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慢病管理体系,做好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三要打一场慢性病防治的“人民战争”。褚晓雯建议,要在基层,尤其偏远地区建一支医疗队伍,除了送医送药,更要送健康宣传。“希望国家重视,留住村医,从收入、待遇、编制等方面鼓励,让他们有尊严,能进修,才能补上慢病防控网的漏洞。”▲

高科技传染病防控网

数十年来,我们消灭了很多重大传染病。但社会开放、人口流动增加、生态环境破坏,导致新传染病不断出现,旧传染病死灰复燃,我国依然未摆脱“传染病大国”的现状。李亮说,我国的传染病防控网还算比较健全,主要有疾控系统、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机构三大块。防控体系有了,一些传染病患病人数变化却不大。以结核病为例,2015年全球新发1040万例,我国新发91万例,次于印度和印尼,位列第三。

究其原因,其一是诊断能力偏弱,许多传染病依然要靠传统诊断方法,如肺结核的痰涂片试验是100多年前发明的,诊断率只有30%左右。其二是治疗药物偏少,治疗肺结核的利福平是1963年发现的,50多年没更新,耐药问题不断出现。其三是疫苗进步慢,如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是1921年用于人体的,但对成人的预防作用不足,亟需研发新疫苗。

李亮说,传染病如果发现不了、治不好,自然就难控制。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首先要强化各级职责,从经费到政策给予支持。其次要加强新技术、新药物的推广应用,国家要投入更多精力和财力。

欠发达地区的传染病疫情更重:政府要有政策倾斜,分配给那里更多经费、技术和人员;重点防控地区采用非常手段,变被动筛查为主动筛查;采用信息化手段,如远程会诊、影像云系统、手机程序管理病人;加强传染病病原的感染控制,紫外灯、口罩、空气消毒剂要保障好,保护好传染病医护人员;改善医护人员待遇,传染病医生职业风险高,待遇低,容易导致人才断档,应加大扶持。▲

上下联通的急救网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第一大病,其中,卒中、心梗等各种突发性疾病的发生率正快速增长,地铁、飞机等公共场所突发心脏骤停、晕倒等急症病例屡见不鲜。但路人往往不能及时实施正确的急救措施,电除颤仪等救命设备常被锁住,几乎没人会用,导致很多鲜活生命在眼前逝去。还有些人经层层转诊,最终还是没找到合适的医院,白白耽误了疾病治疗黄金期。面对各种危重急症与灾害事故的挑战,我国的急救网络和民众的急救技能往往漏洞百出。

究其原因,一方面,政府投入有限,急救力量不足。一些地区政策不到位,致使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服务分开,错失救治良机。另一方面,关于急救的大众教育不足,很多人没把急救知识当作必备技能来重视。尤其在农村,人们连心梗、卒中的症状都分不清,突发疾病时要么找村医,要么自行送医院,根本不会想到叫救护车。

褚晓雯建议,构建急救网要三步走:第一步,继续推进分级诊疗,尤其基层必须抓起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使急诊患者及时得到准确诊断。第二步,基层医院和三级医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联通渠道。特别要在偏远的村乡镇县构建起网络平台,及时往上级反馈危重患者信息,让上级医师给予及时指导。第三步,建立院内危重症绿色通道,全天候接收下级医院紧急转运来的急诊患者。▲

院内院外康复网

目前,我国病后康复网络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卒中、脑外伤、心梗、骨折等病患出院后,不少因缺乏康复训练而导致疗效得不到巩固,出现各种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下降,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周国平说,绝大多数瘫痪、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经正规康复治疗后,可摆脱病床的“束缚”。但现状却是,高水平康复医疗机构和床位供不应求。究其原因,第一,政府投入不足,康复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不足。第二,康复过程漫长,医保又有定额限制,病人往往经过一两周的康复治疗后就不得不出院,影响康复治疗的连续性。第三,我国康复医疗起步晚,专业人才稀缺,配套医疗器械跟不上需求。第四,认识误区多。就连不少医生都认为,把病人治好就行了,出院就不关我的事了,并未想到后续康复治疗的必要性。

周国平呼吁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要树立预防和康复同等重要的理念,在各地应形成一张康复网。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医生参与到康复治疗中。另外,康复医学应中西医结合,既汲取中医理念,又与发达国家水平接轨。周国平建议加强三级康复体系建设:一级康复,即在治疗过程中,康复就介入。比如抢救中风病人时,肢体怎么摆放都有讲究,以免发生肢体萎缩。二级康复,即在康复中心或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三级康复,即在家庭和社区康复。病人出院前,医生要向家属普及知识,坚持康复训练,进行设施改造。社区则要有康复师指导病人继续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网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许多慢病源头,一天几包烟、天天大鱼大肉、久坐不动的大有人在。打造一张健康生活方式网,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大事。

对很多人来说,均衡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胸开朗要落实在生活中并不易。自媒体快速发展,健康谣言传播更快,但正规军不够壮大。

褚晓雯说,要想构建一张健康生活方式网,宏观上,政府要重视健康管理,投入更多经费。其次要把握舆论导向,严厉打击传播健康谣言者,多做健康生活方式宣教的公益讲座。微观上,社区、医院等机构要举办接地气的活动,让健康知识点滴渗入百姓生活。

偏远地区的健康教育要放在两个群体中去做。一个是村医和基层医务人员。可以对偏远地区学生定向培养,给予学费支持,鼓励回家乡贡献力量。另一个是调动基层疾控部门,让基层防控人员深入偏远地区去宣传。▲(本版文章由本报记者张杰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