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好医生要做到三爱

8月19日是第二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是“弘扬崇高精神,助力健康中国”。值此之际,我在《生命时报》上谈谈对医学、医生和医患的一些思考。

受访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 张雁灵

医学面对的是人,所以医生眼里不能只有“病”,没有“人”。医学人文的核心是在医疗活动中始终重视患者、关爱患者、尊重患者,人文关怀和技术服务同等重要。

前几年,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多地发生暴力伤医事件,当时中国医师协会急呼“医疗暴力零容忍”!近几年,经各方努力,医患关系向好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医患间缺少信任。

有的患者在就医前先在网上查阅信息“自我诊断”,当医生提出诊疗建议时先表示怀疑;有的患者防范心理很重,医生开出检查单和处方,首先想到的是“你想从我身上牟利”;还有患者不管大病小病,都必须到最好的医院找大牌专家看才放心,于是,知名医生很忙很累,年轻医生得不到锻炼。久而久之,这就造成医患之间出现裂痕。患者不信任医生,常会延误病情;医生不信任患者,就会多做检查、开大处方,保护自己。

如何医治“医患互不信任”这个“病”?需标本兼治。“治本”要从体制机制上开方下药,比如公共卫生事业回归公益性;政府加大投入,为医疗机构减负;深化医改,推进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岗位能力等。“治标”要从以下入手。

加强医患沟通。希波克拉底说:“医生有三件宝:语言、药物、手术刀。”他把语言放在第一位,而现在有的医生把这件最重要的宝丢掉了。三甲医院的医生每天要看很多患者,就像机械化作业,没时间与每位患者充分沟通,但患者又迫切希望表达自身病痛,详细了解诊疗疑问。医生学习沟通艺术,提高沟通能力,这是最迫切的问题。我在军医大学毕业典礼上就对学生说过一句话:“你们毕业后第一件事,就是学会和病人说话。”

完善医疗制度和法律建设。当前,我国医疗制度和相关法律存在欠缺,不能很好地保障医生、患者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医生个人医疗责任保险还没建立。虽然一些医院以单位名义给医生买了“医责险”,但医生若多点执业,就无法覆盖。医生是有风险的职业,完善的保险制度能为医患搭建一个规避风险的屏障。

加强医生人文教育培训。不懂医学人文的医生不是合格医生。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关心、爱护病人。由于患者不懂专业医学知识,医患之间天然存在信息不对称,患者处于弱势地位。一些医生觉得掌握技术才是根本,所以一再追求技术超群,他可能走得快,但终究走不远。“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曾说:“德不近佛者,技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强调像佛一样关爱患者和熟练掌握高超技术一样重要。技术好的医生只能称为“匠”,两方面都好的医生才是“家”。

人文关怀还包括对患者疾病的介绍,要让患者知道很多病治不好,医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帮助,减少患者对医学和医生不切实际的期待。

帮青年医生解决实际困难

青年医生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未来,只有他们有思想、有责任、有本事,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才有光明和希望。当前,青年医生承受着多方面压力。

学习压力。对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意味着学习阶段结束;对医学生而言,毕业却是职业学习的开始。他们要经历规范化培训、专业化培训才能真正成为医生。医学知识更新较快,青年医生要不断用新知识武装自己,满足岗位要求。

工作压力。青年医生一步入岗位就面临满负荷的工作任务,各种考核、考试和激烈的竞争也让他们在心理上承受很大困惑。青年医生不仅要学会处理医患关系,还面临着如何搞好老师关系、上下级关系等压力。

生活压力。一位青年医生对我说,他享受着“北京特色”的生活压力:早上,挤在地铁车厢里,虽然烦躁, 但还要思考早交班的事;中午,基本不能准时用餐,饥饿着等待盒饭;晚上,7点能下班是件稀罕事,7点后还有很多事要做。青年医生正是婚育年龄,有的上有老下有小,有的人面临住房困难,但他们的收入却较低,这些生活压力可想而知。

价值冲突上的压力。面对种种困难,有的青年医生找不到价值感和成就感, 甚至怀疑自己选错了职业,于是中途改行,当起了医药代表。

青年医生群体和基层医生群体存在交叉,很多青年医生就在基层。基层医生向我反映:社会地位不高,被尊重程度不够;待遇偏低,保障有限,不能很好地体现劳动价值;渴望进步和发展,但学习机会不多。

政府近年来下发了很多“强基层”的政策,但有的地方落实不到位,基层医生工作环境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于是,一些基层医生就出现了离岗或转行的情况。国家医改政策推行分级诊疗,常见病在基层看,疑难病找专家看。如果基层医生留不住,分级诊疗制度就会打折扣,大医院人满为患的问题便无解了。相反,基层医生的力量提升,“健康中国”工程和疾病防控才能落实好,就医难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改善。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医师节之际,我们希望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领导同志们,对青年医生多加关爱,帮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精神上多鼓励他们,工作上多帮助他们,事业上多支持他们,生活上多理解他们,让他们安心工作,尽力为患者服务。特别是应进一步提高工资待遇,让他们体面地工作。给他们多些信任,大胆任用,鼓励他们干出一番事业。

让年轻人向往学医

近年来,我观察到一个不好的现象:全国各地多数高考状元不报医学院校;很多医生不鼓励孩子学医。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培养医生的成本较高,但待遇和社会地位不高,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二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追求快速成功,在一些行业,有的人三十多岁可能就事业有成,甚至当企业家了,相比之下,学医成功、成材之路似乎太过漫长;三是尊医重卫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伤医事件或职业风险造成影响,很多人没认识到医生职业社会地位的重要性。

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国家为某一行业特别设立节日,是很少的。这无疑是对医务工作者的最高尊崇,是对医生社会地位的充分肯定。节日就像“闹钟”,提示人们不要忘记医生这个重要群体。

其他职业和生命可能间接相关,而医生和生命直接相关。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这四个字都离不开医生。无影灯下的废寝忘食,处方笺上的精研极虑,医生为守护人类生命苦心孤诣、日夜辛劳。当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时,医生总是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地冲在第一线。危难关头,只要医生出现,生命就有了希望。尊重医生,不仅仅是尊重医生的职业,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只有医生有尊严,生命才有尊严。

设立中国医师节,也在提醒医界同道,体悟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时刻以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标尺,衡量所言所行,加强自身修养,不辜负患者“性命相托”,不辜负人民群众的信任。

最后,分享几个愿景。我希望,每个医生都能成为“好医生”,做到“三爱”:热爱医生这个职业,如果为谋生赚钱而从医,一定当不了好医生;热爱患者,学会沟通,正如王忠诚院士说的那样,把患者当作自己的老师,感恩患者帮你掌握医术;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钻研进去,锲而不舍地攻克和突破,对人类健康事业有所贡献。

医生是为生命守护和站岗的人。我希望,医生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医患关系。我希望,医生在我国是个有尊严、有地位、有吸引力,让年轻人向往的职业。我希望,全社会对医生有更多的尊重、理解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