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从黑暗,到曙光……听治愈患者讲述抗“疫”经历

疫情尚未解除,但每天有越来越多的患者治愈出院。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3月1日24时,全国累计治愈出院病例44462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0026例,前者占后者的55.5%。

每一例“治愈”数字的背后,凝聚着无数医护工作者的汗水,也让更多人看到了曙光。

3月1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迎来最大规模出舱,132人出院。

同一天,武汉市硚口武体方舱医院,迎来了最后一批34名患者出院。至此,武体方舱医院正式“休舱”。

网友排队留言:祝早日“关门大吉”!

在武汉,《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记者采访到几位已经治愈出院的患者,希望他们的抗“疫”经历能带给你一些力量和启发。

受访专家武汉汉阳国博方舱医院院长、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 杨星海

本文作者丨本报赴武汉特派记者 董长喜 张健

本文编辑丨鲍捷 刘云瑽

闵女士:开始以为只是感冒

2月19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曾经的重症患者47岁闵女士治愈出院。

治愈出院的闵女士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

她讲述了自己的经历:“1月13日,我有些感冒症状,到社区门诊开了药,但吃了几天后仍没好转,还感觉越来越重,呼吸有些困难。”

起初,闵女士以为是戴口罩导致的,后来随着相关报道的增加,她有些担心自己患了新冠肺炎,就和丈夫去了医院。“拍片子发现有肺炎症状,专家提醒一旦发热,要马上看发热门诊。没过两天,我就开始发烧了,跑了好几家医院,发热门诊已经挂不上号了。”

在家里又待了两天,闵女士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治疗。去医院路上,她觉得行动更困难了,她回忆道:“我要后退着走路才感觉轻松一点。”医生看到闵女士的情况后,立即让她吸氧5小时。当晚检查结果表明,闵女士病情很重。两天后,核酸检测阳性,闵女士正式进入隔离病房。

在病房,闵女士出现病情反复。她说:“最难受的是厌食,连续3天昏昏欲睡,一点食欲都没有,很乏力。后来,家人做了点开胃的食物,吃了后,胃口才慢慢打开。那段时间医护人员和家人都给了我很多鼓励。我了解到自身抵抗力非常关键,于是拼命多吃东西,病情确实一天比一天好转了。”

出院后闵女士朝镜头比了一个赞

康先生:保持乐观很有帮助

41岁的康先生是武汉国博方舱轻症患者中第一批治愈出院的。

1月22日,江西康先生一家到武汉跟弟弟一起过年。1月29日,康先生开始不舒服,“有种火气窜到头顶的感觉,当天体温是37.4℃”。

向来很少生病的康先生,当时觉得去医院很危险,怕被传染新冠病毒,所以买了退烧药和感冒药在家吃,但连续几天都是白天退烧,晚上又发热,让他很不安。“我还感觉腰酸背痛,即使退了烧,腰还像脱节一样疼,于是我想不能再拖了,必须赶紧去医院。”

2月6日下午两点多,康先生来到武汉市第九人民医院。“当时医院里已经人山人海,我进门诊测量体温,发现烧到38.2℃了。”在医院上下楼过程中,康先生有胸闷、窒息的感觉,还有点拉肚子。拿到CT报告单,“肺部呈磨玻璃状”,医院当天就让康先生做了核酸检测。

2月7日,他依旧高烧不退,去医院打了点滴后,体温降了下来,但核酸检测结果还没出。9日,核酸结果阳性。康先生说:“一听到这个消息,我有点懵,一是担心,二是有点无法接受。”

进了方舱医院后,康先生就不怕了。“好心态很重要。”他告诉记者,自己平常就比较乐观。在方舱内,他的病情比较稳定,和其他轻症患者一样,主要是发热、乏力、干咳,经过治疗,病情稳定恢复,没有反复。

他告诉记者:“我特别相信医务人员,配合治疗,心态也很稳定。在方舱里,别人吃一份饭,我可以吃两份。我还主动鼓励病友,给他们讲笑话,逗他们开心。我所在那个单元,19人中已有5人出院了。”

八成患者为轻症和普通型

在负责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轻症患者的武汉汉阳国博方舱医院,《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该院院长杨星海教授,他说:“从我们方舱医院的情况来看,不少人感染后与感冒症状类似,病情比较稳定,治愈病例越来越多。”

2月29日公布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显示,新冠肺炎患者通常在感染后 5~6 天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和发热;最典型症状包括发热(87.9%)、干咳(67.7%)、乏力(38.1%)、咳痰(33.4%)、气短(18.6%)等;多数感染者为轻症并可痊愈;实验室确诊病例中,包括无肺炎或肺炎患者,13.8%为重症,6.1%为危重型;已有无症状感染报告,但多数在报告时无症状病例随后会出现症状。

前不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针对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学资料进行的研究发现,患者从出现症状开始到治愈,疾病的发展有4个阶段:

1早期(前4天)

CT主要表现为肺部磨玻璃样影,单侧或双侧,分布于肺下叶胸膜下。研究者称,出现症状后4天内如能及时控制,病情不会加重,容易治愈。

2进展期(第5~8天)

感染迅速加重,扩展至双侧多叶分布,出现碎石路征(出现弥漫性或散在分布的毛玻璃样浸润)。必须在8天内加紧治疗,否则容易转为重症。

3重症期(第9~13天)

肺部受损增加至高峰,出现肺实变(指肺泡腔内积聚浆液、纤维蛋白和细胞成分等,使肺泡含气量减少、肺质地致密化)。对于重症期患者,第10天左右症状最厉害,如能熬过13天,更可能转危为安。

4治疗转归期(第14天及以后)

感染得到控制,肺实变逐渐吸收,残留广泛的磨玻璃样影。恢复期一般时间较长。研究者估计,吸收期从最初症状开始延长至26天。

杨星海院长表示,现在患者治愈出院的标准有三条:

一是体温连续3天检测正常,喘憋、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

二是核酸检测两次呈阴性;

三是CT检查,影像学显示病灶吸收,或没有明显加重。

他介绍,患者出院时有一套严格流程,首先是针对上述出院标准,专家进行双审核并签字;对符合标准的,出院前会在舱内对患者及其所带物品、衣物等进行第一遍全面消毒,再用摆渡车拉到专门地点进行第二次消毒;消毒后,给患者送新内衣,他们更换好并戴上口罩后,就可以出院了。

“出院后,患者需要进行14天康复隔离及医学观察,医疗组也会开展随访,14天后再回到社区。”杨星海院长最后说,一般来说,治愈患者体内有抗体,再感染的可能性很小,社区、单位等不要排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