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胶囊内镜代替不了胃肠镜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镜科主任  李初俊本报特约记者  简文杨

50多岁的老吴很注意保健,每年都会进行体检,这回一进门就和医生说:“医生,我什么都检查过了,就差消化道检查了,给我安排做个胶囊内镜检查吧!听说吞个药丸就行了。”临床上这样的人很多,听说做胶囊内镜检查无创、无痛苦,就想做一个,但其实对“什么是胶囊内镜”“它能否代替胃镜和结肠镜检查”等问题并不知晓。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镜科主任李初俊告诉记者,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它的外观貌似一枚药物胶囊,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受检者只需佩戴好图像记录仪等相关装置,吞服这颗胶囊后即可自由活动。这颗胶囊在消化道中随着蠕动前行,一路上拍摄消化道内图像,再无线传输给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完成检查后,胶囊随粪便排出体外而废弃。 记录下来的图像将被下载至影像工作站,以方便医生对拍摄图像进行分析,来诊断消化道疾病。

一般的消化内镜如胃镜,只能检查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球部和降段,而结肠镜则只能检查结直肠及回肠末段情况。对于长达数米的小肠部分,胃镜和结肠镜都无法帮上忙,因此小肠就成了消化内镜检查的盲区。而胶囊内镜则打破了这个僵局,因为光源亮度、内部空间等因素,胶囊内镜应用于小肠检查能更容易获得清晰的图像,且检查盲区较少。因而,这种胶囊内镜主要应用于疑似小肠疾病的筛查,如小肠出血性疾病和小肠肿瘤、炎症性肠病、无法解释的腹痛与腹泻、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等检查。

由于胶囊内镜克服了传统内镜检查需要插入体内的情况,方便、无创、无痛苦,因而不少人都希望用胶囊内镜代替胃肠镜检查,但这样做不行。尽管胶囊内镜会经过人体的食管、胃、小肠和大肠,但是仍然存在着各种不足:胶囊内镜经过食管时,通过速度过快,无法获得较全面的食管壁图像;应用于胃腔检查时,由于光亮度不够、随机摄取的胃壁图像有限,有大量盲区,胃内黏液与泡沫也会影响观察效果;胶囊内镜到达结肠时,可能面临电池耗竭的问题,此外,结肠肠腔较宽广、内部清洁度等因素均会影响其检查效果。

因此,对于怀疑患有上消化道和结直肠疾病者,仍首选胃镜与结肠镜,它们还能在检查过程中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并且可进行内镜下治疗。针对没有消化道不适表现,仅是需要做健康检查者,胃镜与肠镜检查即可。如果做胶囊内镜,可能无法发现消化道中息肉等病变,就算发现,也需再做结肠镜检查并进行内镜下息肉切除处理。

胶囊内镜技术也正朝着可控的方向发展,可应用于食管、胃及结肠的胶囊内镜正在研发中,并朝着可活检、可治疗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临床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