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各国口味越来越像

受访专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本报记者 张筱悦 ●本报驻日本特派记者 刘军国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张东秀

在饮食上,不仅人和人喜好的口味不一样,国与国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比如,有些国家主食消费以米为主,有些却以面为尊;有些国家偏好牛羊肉,有些独独钟情鱼肉;有些国家把牛奶当水喝,有些则将奶制品看作零食补充……这些不同的饮食习惯除了反映出各国人的喜好,也影响着他们的健康。

不同国家口味各异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各国人的饮食偏好,存在一定规律性。在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较低的国家,主食摄入量较高,而在人均GDP较高的国家,蔬果、肉类的占比相对更高。除了经济水平外,生活习惯、历史文化等因素也与口味差异的产生有关。

主食。东西方国家主食选择上的偏好差别明显。统计显示,美国、英国及多数欧洲国家偏爱小麦;日本、菲律宾、印度等亚洲国家更喜欢大米;巴西的小麦、大米、玉米消耗量大体相当。以美国为例,小麦产量排名世界第三,在2012~2013年生长季,其产量的36%都为本国消耗。这些小麦主要被加工成面包、意大利面、比萨等面食食用。

肉制品。牛肉和禽肉是欧美国家的最爱,日本人最偏爱鱼肉,中国人对猪肉的青睐则高居全球之冠。一般认为,日本人的长寿就与饮食中鱼肉占比高有关,日本大东文化大学经济学部教授山下东子称,1988年,日本人均每年吃鱼72.5公斤,虽然近年持续减少,2016年人均吃鱼量仍达到了45.6公斤。

蔬菜。尽管国人蔬菜摄入量仍严重不足,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每日摄入量已堪称“一骑绝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12年,中国蔬菜产量达到5.74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这些蔬菜几乎都是中国人自己吃掉的。换句话说,占世界20%人口的中国人,几乎吃掉了全球50%的蔬菜。

奶制品。国人喝奶量不仅远低于欧美国家,也不及日本。这可能与很多国人乳糖不耐受有关,但也受到农业国家传统习惯的影响。而欧美人历史上就有喝动物奶的习惯,乳糖耐受人群比例较高,很多国家超市里的牛奶价格甚至比矿泉水便宜,居民购买时也更倾向选择1升的桶装奶。美国人均奶制品年消费量更是高达300公斤以上,是我国人均奶制品年消费量的10倍以上。

糖。欧美国家糖摄入总体水平高于亚洲国家,尤以美国为最。美国成年人平均每人每天消耗77克糖;美国儿童糖摄入超标问题则更严重,有数据显示,美国孩子每人每天消耗的糖高达81克。各类饮料是添加糖的主要来源,占所有添加糖类来源的47%,其次为零食和甜点,占31%。

国人饮食有四大变化

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互通,以及国际物流的日渐便捷,正悄悄改变着各国饮食习惯,并出现趋同倾向。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相比过去,国人饮食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蔬菜没有过去吃得多。国人蔬菜摄入量在全球来说较高,但相比过去却有减少。范志红说,过去食物匮乏,肉少,主食也不充足,所以蔬菜占比很大;但现在零食、快餐大量增加,蔬菜占比开始变少。牛奶摄入量增加但仍不足。近些年我国奶制品摄入量已有所上升,但人均数量仍然较少,呈现发达地区摄入较多、年轻人比老年人摄入多的特点。五谷杂粮吃得少了。中国人的主食摄入量在全球处于平均水平之上,这对保证身体供能有积极作用,但现在的问题是,精白米面摄入偏多,五谷杂粮吃得少了。糖摄入明显增加。中国菜肴历来讲究口味丰富,需酸甜苦辣咸相互搭配,因此传统烹饪中添加糖使用较少。但近年来受到西方饮食文化影响,蛋糕、冰淇淋、西式甜点等越来越受青睐,糖摄入相比过去明显增加。

日本的传统饮食习惯也在受到全球化的挑战。日本总务省发布的《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结果显示,一般家庭在购买面包上的支出2011年首次超过了大米,“去米化”倾向已十分明显。1962年,日本每人日均吃5.4碗米饭;到2016年,该数字已减少为2.5碗。作为传统的吃鱼国家,最近几年日本人均鱼肉摄入持续减少,2002年后即以每年2.7%的速度减少,2005年价格便宜而健康的鸡肉跃居肉制品消费量首位。与中国变化不同的是,日本砂糖消费量持续减少。据统计,1973年日本每年人均砂糖消费29公斤,2018年减少至15.2公斤。超市中大部分酸奶为无糖纯酸奶,茶饮料大多无糖,罐装咖啡中少糖和无糖款也深受民众喜爱。不过,受到地理环境影响,日本的蔬菜价格一直较贵,且种类较少。豇豆、芸豆、莴笋、丝瓜等中国家喻户晓的蔬菜,在日本一般超市难觅踪影。日本人最常吃的是“土地三兄弟”——土豆、胡萝卜、洋葱,再加上卷心菜。

在美国,2017年,鸡肉成功赶超牛肉,成为最受欢迎的肉类。猪肉近些年的增长也十分明显,人均年消费量已达23.6公斤。美国不少餐馆菜单中都出现了猪肚、猪排骨。据美国农业部预测,美国猪肉的消费量将很快达到并超过牛肉。

传统饮食优势不能丢

“总的来说,我国有着十分丰富且多样化的饮食,这是优势。”范志红说,比如主食和菜肴搭配的方式,为饮食多样化创造了极大空间;多样的烹饪方式有利于将蔬菜融入美食,通过丰富口感,增加食用量。不过,一些传统烹饪方式也会带来弊端,需要有所改善。

传统食材精心搭配,减盐少油。国人喜好猪肉,因为它的配菜和处理难度低于牛、羊肉。但猪肉脂肪含量偏高,需精心搭配以扬长避短。比如,少吃五花肉,多选里脊或精瘦肉,搭配蔬菜,少油炒食;同时建议适当将猪肉换成鸡、鸭肉和鱼肉,平衡红白肉的摄入。烹饪时能蒸煮的尽量不用煎、烤、炸;少油少盐,可搭配使用葱姜蒜、醋汁、柠檬汁等其他调味料,增添多重口感。

奶制品摄入多样化。国人不爱喝牛奶,但可以通过多样化选择增加奶制品摄入量。比如选择酸奶、奶酪等发酵乳制品,或将奶粉放在面粉里蒸馒头、做发糕,用牛奶煮燕麦粥,把牛奶和豆浆混在一起喝等,都有助于获取更多营养。

范志红说,任何饮食文化都有其优缺点,我们该做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高糖高脂的西式饮食应当限制;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的地中海饮食可借鉴;我国饮食多蔬菜、多粗粮的传统不能丢;坚持居家做饭,不过度依赖快餐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