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70%车祸是人为因素,车祸让各国都揪心

生命薄如蝉翼,特别是在遭遇车祸时,更显得脆弱、无辜。8月19日,委内瑞拉拉腊州的圣罗萨发生的一起严重交通事故,造成13人死亡、12人受伤;8月21日零时许,我国辽宁营口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大货车相撞,导致小轿车上一家6口全部丧生……据世界卫生组织(WHO)4月发布的报告称,全球每年有12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平均每25秒就有1人死于车祸;其中90%的车祸集中在亚非国家;在中国,平均每天近300人葬身车下,其中近70%是人为因素……8月18日,“第二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上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46.9%的脊髓损伤由交通事故引起。

有关专家指出,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车多人多。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目前我国有机动车1.48亿辆,比2006年增长2.17%。因此,老百姓的安全意识才更要加强。唯有这样,才能健康、快乐地生活。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人们避免和车祸“狭路相逢”呢?

70%的车祸是人为因素

据我国安全部交通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5.9万起,造成3.7万人死亡、18.9万人受伤。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1起,死亡人数减少131人。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方守恩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国外研究表明,其中95%事故与人的因素有关,近70%由人为因素造成,8%与车的因素有关,28%与道路及环境有关,我国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大致如此。

据我国公安部2006年统计,因超速、醉酒驾驶等造成的死亡占40%,其中,超速驾驶是第一杀手(17%)。不少人称刚开车上路的人为“马路杀手”,但国内知名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安全驾驶行为研究专家范立表示,新手事故率并不高,毕竟他们谨慎。真正的“马路杀手”是驾龄1—2年的人,此时最易松懈。

鞋穿得不对也可能导致车祸。范立表示,有的司机穿凉拖或高跟鞋开车,很可能因鞋子不跟脚延误刹车时机。澳大利亚某保险公司的调查显示,60%的肇事司机开车时穿了细高跟鞋或尖头皮鞋,近38%的人发生事故前脚下打滑,穿平底鞋是司机的首选。

尽管系安全带是人尽皆知的安全措施,但仍常被忽视。不久前,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就因没系安全带,在车祸中受伤。边开车边接电话则会使驾驶员的注意力下降20%—70%。澳大利亚不久前的一场车祸中,一个十几岁孩子边开车边接电话,导致与火车相撞,当场死亡。此外,开车吸烟也可导致车祸,烟雾刺激易使视觉模糊。如果连吸4支烟,可降低视力20%—30%。

在车的因素上,方守恩指出,与国外相比,中国车种杂,车速差异大。既有宝马、奔驰;也有超载货车、“超期服役”的报废车,甚至汽车跟自行车都在同一车道,直接危害交通安全。

“红绿灯安置在路口后”则是韩国车祸频发的诱因之一。该国交通部门认为,这样不便于司机注意到信号灯变化。日本工程师则研究发现,湿滑比干爽路面的事故发生率高5倍。当提高道路排水性能后,事故率减少1/3。

车祸直接威胁健康

车祸原因不同,造成的结果却有些许雷同——一部分生命就此消失;另一部分幸存者则顽强地生活着,或正在康复,或已然痊愈。

北京急救中心医师李坚韧告诉记者,今年1月1日—8月20日,北京急救中心接到的车祸报警电话为9600次,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26次,占总量的7.32%。以8月6日—8月13日为例,“120”共派出车量4582次,车祸数是384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5%,呼叫量增加1000多。

8月21日,记者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了解到,近年来,该中心脊柱脊髓康复科因车祸被送来的患者越来越多了,“我们科室70多个病人中,50%—60%是因为车祸,其中最小的只有8岁。”住院医师卫波称,交通事故已成为导致脊髓损伤的首要原因,占46.9%。“脊损会伴发颈椎、胸椎、胸腰骨折等,导致运动障碍。”

除脊损外,车祸幸存者还分布在康复研究中心的脑外科和骨科。“骨科的还好说,接上就可以了;严重的脑外伤可能引起偏瘫,但远没有脊损这么残酷。”遗憾的是,因车祸来到脊损科的患者占50%以上。

坐在轮椅上的陈斌(化名)向记者讲述了5个月前的那场噩梦——3月3日下午,在山东济宁当修车工人的陈斌陪一位司机到外环路试开刚修好的“猎豹”越野车。“那天下雨,但我们的车速每小时得有120公里。”陈斌努力回忆着。他告诉记者,自己当时坐在副驾驶的位置,“没系安全带”。由于路滑,再加上公路有些塌方,越野车一下子撞上了迎面开来的大货车……事后在保险公司提供的照片中,陈斌见到了自己坐的那辆车,“车底全飞了,跟在伊拉克战场上炸过一样”。突如其来的车祸使得陈斌脊髓损伤,肩部以下没了知觉,大小便失禁,生活难以自理。

病残对整个家庭来说是摧毁性的打击——天价医疗费、巨大的心理负担,很多家庭因此一贫如洗。“我们曾接治过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高位截瘫,没住几天就走了,因为没钱。”

各国严防交通事故

正因为一起起车祸承载着一个个生命,各国政府才不遗余力地寻找减少交通伤亡的新办法。

韩国:2004年,韩国发生了22.1万起交通事故,如今,这一数字已下降了近1万,但酒后驾车依然严重,“尤其是周六,人们总会敞开喝。”如今,韩国将酒后驾驶的处罚标准——0.05%的酒精度降为0.03%,即只要喝半杯酒就不能开车。

儿童交通事故曾让政府头疼不已。近年来,韩国政府花4900亿韩元设置了“学校保护区域”,包括强化人行道、护栏等,强制驾驶者在学校区域减速。

为了让司机更早注意到信号灯变化,韩国政府称将在2011年前,把4200处事故多发地段的信号灯移至路口前方。作为试点,全州地方政府2002年就前移了全罗北道48个路口的信号灯,而这些地点的交通事故现已减少了30%。

澳大利亚:去年年底的数字表明,占司机总数13%的青少年司机制造了26%的重大事故。对此,新南威尔士州最近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7月1日起,持初学者牌照的司机不能在驾驶中使用手机;25岁以下司机晚11点至早5点,禁止搭载21岁以下乘客等。

俄罗斯:今年上半年,俄罗斯发生了10万起交通事故,导致约1.2万人丧命。其实,在俄罗斯,撞车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居民区都能经常听到刺耳的刹车声。在路口,当信号灯即将变绿时,原先静止的车辆会争先恐后地往前冲。政府对此有着高额的罚款措施:闯红灯要罚700卢布(约合200元人民币),而超速要罚2500卢布。内务部部长努尔加里耶夫不久前表示,2012年前将对此实施自动监控。

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发生车祸后,系安全带成了重点“审查对象”。在新泽西和纽约的大街上,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你是要安全带还是要罚单”。车祸复原后的州长也现身说法,呼吁人们系安全带,否则将至少被罚几十美元,严重的还会被吊销执照。

由于司机老年化程度增加,美国20多个州都制定了特别法规,包括老人在申请延期驾照时,必须接受严格的体检、强制参加路考等。

日本:今年1—6月,日本车祸死亡人数不到3000人,管理在此起了大作用。政府甚至在人烟稀少的山区公路也设了人行道,有人戏说这种人行道“只有猴子才用”,但仍值得我们借鉴。

对醉酒驾车的处罚,也提高到了“5年以下有期徒刑和10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各餐厅和酒吧也非常注意客人是否是开车来的,如是开车来的就不供酒;非要喝酒的,则由餐厅和酒吧负责找人代驾。

马来西亚:8月13日,马来西亚一辆长途巴士掉进路旁深沟,造成20人死亡,9人受伤。交通部长陈广才立即宣布,“以后,不论哪家公司的巴士发生车祸,即使只有1名乘客丧命,整家公司的巴士也将被禁止上路。”

防交通事故的几个方法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结合我国每年上万起交通事故和各国经验,除了国家和政府的宏观技术措施外,几位专家也总结了不少防止车祸的方法:

11:00—13:00、17:00—21:00是“魔鬼时间”。这两个时段的事故占总量40%,尤其是黄昏,人眼反应最迟钝,易出现神经和视觉疲劳,导致判断失误。

白色车发生车祸概率最小。清华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进行的试验显示,白色和银灰色车最安全,黑车的事故率较前两种颜色高出近3倍。事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黑、绿、棕、红、蓝、白和银灰。该实验室的张金焕教授介绍说,白车色差最大,黑车色差最小。色差越大,眼睛的辨识性越高,越容易引起司机和行人注意。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休·弗内斯教授则表示,惹眼的大红色颜色区分度很高,相对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并降低对其他颜色的视觉灵敏度。

车内装饰也会影响行车安全。内饰采用明快的配色,能给人以宽敞、舒适的感觉。最理想的颜色搭配是,夏天用冷色,冬天用暖色,以提高驾驶员的情绪舒适度。

傍晚、清晨及恶劣天气时应开大灯。清华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杜汇良博士称,如果没买浅色车,则要让车身颜色与环境对比强烈。范立称,为提高行车安全,早、晚及恶劣天气下,一定要将大灯近光打开,这样可以提高可见度。如果在车身上贴些颜色鲜艳的贴纸,会让车辆在白天容易被看到。

上路前查轮胎。轮胎是“最脆弱的环节”,尤其在高速路上,可能因强度不够,中途爆胎。所以,每次上路前,都要检查并重视换轮胎。“老司机通常按行驶的里程数来决定是否更换,这是不科学的。车胎也会老化,应该在规定时间内换。”一般而言,轮胎的寿命是3年、8万公里。

行人学会“左看,右看,再左看”。行人过马路时,首先左看观察车辆,然后右看,最后再左看,确认安全后,才可直线过马路。黄昏时更要注意,因为这是驾驶员最不容易发现你的危险时段。▲ (生命时报驻韩、澳、俄、美、日特约、特派记者 詹德斌 刘 婕 关健斌 席来旺 邓 晨 生命时报记者 田 野 王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