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糖尿病门诊请来了运动师

运动作为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中的一驾,对减轻糖友病情、增强体力以及改善精神和情绪都有关键作用。然而,很多糖友并未充分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现在,有些医院的内分泌门诊已着手改善这一问题,出现了内分泌医生与运动师联手教糖友运动的新模式。

这天,53岁的2型糖友杨先生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教授李文慧的门诊复查。自从得糖尿病以后,杨先生控制饮食便十分严格,这几年运动少了,吃得也更少了。除了吃药,几乎就是靠少吃饭来控糖的。尤其是入冬以后,更是不愿出去活动。李文慧坚决否定了这种做法。她认为,糖友控制饮食不能过严,什么也不敢吃的思想是错误的。尤其是主食,更需要保证合理而适度的摄入量,否则不仅饿得难受,人的体力、精力甚至情绪都会受影响,即使短期看来血糖控制良好,长远效应却是极为不利的。此外,运动也是控糖的一大手段,而且能起到药物所不及的效果。杨先生目前的能量摄入和消耗都很少,虽然体重稳定,但这只是低水平的热量平衡,只有在体能消耗较大基础上才能达到高水平的平衡。而要想如此,就必须适当增加饭量(尤其是主食量),同时加强运动。“还好您来了我们科,我们有一样秘密武器!”李文慧指着身旁一位小伙子说,“这位就是我们的专业运动师全建东教练,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系的高材生,他会指导您如何科学地锻炼!”

全建东教练首先询问了杨先生过去的运动情况。杨先生说,年轻时他有跑步以及健身的习惯,力气很大,单手拎一百斤大米上三楼也毫不费力,现在根本做不到了。全建东便检查了杨先生四肢的肌肉状况,然后告诉他,现在肌肉不够结实,确实需要加强锻炼了。了解了更多情况后,全建东为杨先生制定了这样一套方案:首先,可以采用快走结合慢跑的锻炼方式。每次运动在晚饭后1小时左右进行,快走速度大约5.5公里/小时,慢跑大约6公里/小时,各自持续10~30分钟,并且运动完成后检测心率,当心率处于106~127次/分钟,说明达到了锻炼效果。每周要坚持锻炼4~5次,运动时间累计到150~300分钟。由于已很久没有这么大的活动量,建议循序渐进,逐渐加量。其次,鉴于杨先生的肌肉不够健壮,全建东认为他可以去健身房做一些针对性的力量训练,主要锻炼到胸部、肩部、背部的肌肉,四肢肌肉也要涉及。每隔一两天去健身一次,一周可去2~3次,也可以请私人教练指点。

指导结束后,杨先生高兴地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我患糖尿病17年,一直是在北京协和医院看的,体重从最胖时的85公斤减到了现在的70公斤,各项指标也都很正常。只是正如李大夫所说,因为吃得少、不运动,我的热量平衡只是低水平的,想要在高水平保持平衡,除了多吃点,还是得加强运动。过去我有惰性,也不会科学运动。现在好了,这里的糖尿病门诊不仅有医生,还有专业的运动师,我觉得这种做法对患者十分有益。有了这个‘运动处方’,我就知道该怎样锻炼了!”

李文慧表示,在内分泌门诊中增设运动师,是在糖尿病诊疗领域的一个新的尝试,在糖友当中已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反响。运动对于糖友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即便是内分泌专科医生,对科学运动这一方面也可能不够内行。同时由于门诊患者较多,沟通时间受到限制,因此必须借助专业人士的力量来对糖友进行具体的指导与督促。

全建东告诉记者,有些糖友懒得运动,仅仅寄希望于药物,治疗效果十分局限;也有的糖友其实想运动,苦于不懂正确方法,不能坚持科学地运动。运动师的价值正在于此,不仅能让糖友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并且会为其提供科学有效、个性化的锻炼方案,让糖友能够执行,在尝到运动的甜头后更加乐于坚持。比如,有的糖友心脏不好,觉得自己运动风险太大,此时运动师会为他规划一套体力消耗较轻的安全运动方案(如以3~5公里/小时的速度走30~60分钟);有的糖友腿脚不便,做不到每天走一万步,运动师可以给他设计上肢的动作(如双手各拿一个水瓶或哑铃,缓缓举过头顶等),同样可起到活动肌肉的效果。总之,再轻微的运动,也总比不运动要好。按照正确方法坚持锻炼,养成习惯,糖友就可以长久受益。▲ (生命时报记者 靳玉玲)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生命时报”的所有作品,均为《生命时报》合法拥有 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