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2015年糖尿病研究八大进展

编者的话: 2015年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年里,糖尿病与肥胖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喜和振奋的重要进展。为此,本报特邀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邹大进教授,以他的观点撷取精华,做一盘点。

专家小传:

邹大进,第二军医大学肥胖与糖尿病诊治中心及上海长海医院内分泌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副会长兼肥胖与肠道激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老降糖药有新用途

作为一种经典降糖老药,二甲双胍不断给人们带来新的惊喜。2015年末,发表在《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二甲双胍能引发2型糖友机体肠道微生物比例的有利改变,增强细菌产生丁酸和丙酸等有益健康的短链脂肪酸的能力,这些脂肪酸不仅可降血糖,还能正面调节患者免疫系统。

众所周知,二甲双胍常给患者带来腹胀、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研究发现,这是因为二甲双胍可以增加肠道内大肠杆菌数量,这些细菌能产生更多气体,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氢气。大量研究表明,来自肠道细菌产生的氢气对身体有多种好处,包括抗衰老。

有益菌群产生氢气从而抗衰老,是个有趣的现象。比起健康和长寿,二甲双胍的“胃肠道不适”副作用并不算什么。▲

2型糖友分三种

2型糖尿病是目前最常见、患病率最高的糖尿病类型。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首次将2型糖尿病也分为3个不同的亚组。

经过对1.1万名2型糖友的临床病历资料和基因组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将2型糖尿病分为3个亚组:亚组1患者年龄更小、更肥胖,易发生肾脏、眼部并发症;亚组2患者易发某些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亚组3成员最常罹患心脏病、精神疾病、过敏和HIV感染。

对2型糖尿病进行更精细的分类,将有助于分析不同类型糖尿病临床及基因生物标记物,从而指导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糖友护心必须调脂

一项历时9年、纳入了来自39国的1.8万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研究证实,即使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低时,进一步大幅度降低LDL-C,依然可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不必采用大剂量他汀治疗,非他汀药物(如依折麦布)治疗同样可有这一益处。研究首次强力证明:降低胆固醇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所在。

糖友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糖友,若使用他汀类药物不能很好控制 LDL-C,应考虑依折麦布联合他汀治疗。将LDL-C降至1.4毫摩尔/升以下,会有明确获益。▲

肠道菌群助防病

在人类消化系统中,存在着1000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群落,而人类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也会因个体不同而异。研究表明,糖尿病、肥胖、肿瘤等疾病和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刊登在《细胞代谢》杂志的一项论文中,研究人员利用数学模型阐明了微生物群落和饮食方式的关联,首次成功揭示了机体代谢期间常见的肠道细菌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证实,基于肠道微生物来指导饮食选择,对于有效减肥及降低疾病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外,肠道菌群紊乱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肠道中的某些细菌能够将动物脂肪中的胆碱成分转化成三甲基胺,而三甲基胺进入肝脏后所转化的三甲基胺氧化物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换言之,肠道微生物代谢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今年发表在《细胞》杂志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通过对实验小鼠使用二甲基丁醇,可以让三甲基胺生成更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也明显减少。这意味着人类已具有阻止或延迟由饮食引起的心脏病的能力。这也为将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方法。▲

新药让糖走肾

2015年糖尿病研究领域最为令人瞩目的进展,当属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EMPA-REG OUTCOME研究结果,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该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 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使用恩格列净,一种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SGLT2)抑制剂后,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下降达38%。这类药物可通过抑制葡萄糖的肾脏重吸收,从而增加葡萄糖的肾脏排泄量。

这是一项“救命”研究,开创了糖尿病研究的新纪元。另外两种SGLT2抑制剂(坎格列净和达格列净)的大型心血管预后实验目前也在进行之中,我们期待它们能重复EMPA-REG研究结果,以明确这种心血管获益是药物特异性作用还是此类药物的共有作用。

需要补充一点,此类药物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也受到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两次警告,称其有可能增加糖友酮症酸中毒和尿路感染的风险。SGLT2类药物的临床之路还很漫长,把握指征、谨慎应用、不轻易盲从和否定,才是我们对待新药的正确态度。▲

年轻胖糖友可做手术

青少年严重肥胖是否可以手术治疗?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对此给出了答案。 研究纳入242名进行减肥手术的青少年,平均身高体重指数高达53。经过减重手术治疗,3年后,这些肥胖青少年的体重平均下降27%、2型糖尿病缓解率为95%,肾功能异常、血压升高及血脂异常也有了明显缓解。与此同时,在术后3年,57%的青少年发生低铁蛋白血症,13%的青少年由于手术并发症等原因再次经历了至少一次腹部手术。

该研究表明,对严重肥胖的青少年进行减肥手术,可以显著改善体重、心血管代谢健康以及体重相关生活质量。但是,特定微量营养素缺乏和腹部手术风险也同时增加。▲

灵芝可能降糖有方

灵芝是一种传统药材,民间传说常认为它可“包治百病”、“延年益寿”。为了探索灵芝的真实用药价值,台湾研究人员从赤芝(灵芝的一种)中获得一种提取物,并喂食给高脂膳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结果发现,肥胖小鼠出现显著的体重减轻、炎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等效应,并且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得到了逆转,肠道防止有害物质入侵的屏障功能得以恢复。这项研究结果首次发现灵芝可以降低体重、调节肠道生态平衡,对于肥胖、糖尿病等疾病可能会有治疗作用。

特别说明:该研究还仅仅停留在动物水平,人体是否有类似效应尚属未知,而且实验中使用的赤芝提取物和日常“服用灵芝”完全是两码事,切不可因此认为“吃灵芝可以治疗糖尿病”。 ▲

越胖的人越难减

减肥是现今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越胖的人,减肥似乎就越困难。 发表在《自然交流》杂志的一项研究科学解释了这一现象。研究发现,越胖的人,体内就越容易产生一种叫做sLR11的蛋白来抑制脂肪燃烧,帮助脂肪储存能量,导致总体脂肪含量更高。研究人员将小鼠的sLR11基因敲除,结果小鼠的代谢率显著增加,因而能够抵抗体重的增长。而肥胖病人在进行了减重手术之后,他们术后体重减轻程度与sLR11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张 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生命时报”的所有作品,均为《生命时报》合法拥有 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