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八成青少年运动不足

受访专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 孙宏艳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副教授 李榴柏

在很多人眼中,青少年天性活泼好动,是充满活力的代表。然而,11月发表在《柳叶刀•儿童与青少年健康》杂志上、一项由世界卫生组织领导的研究显示,全球八成以上青少年运动不足。研究人员表示,运动不足会损害青少年健康,建议各国采取紧急行动,增加青少年身体活动量。

青少年普遍运动不足

研究人员分析了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160万11~17岁在校学生2001~2016年的身体活动情况。结果发现,全球范围内,2016年81%的在校青少年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天至少1小时的运动量。按性别来说,全球85%的女孩和78%的男孩都不达标。此外,2001~2016年间,性别差异扩大,男生身体活动不足比例从80%降至78%,女生这一比例保持在85%左右。

该研究发现,所有国家和地区中,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的比例一直很高,从孟加拉国的66%到韩国的94%不等。我国情况也不容乐观,2001~2016年,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运动不足比例都超过八成。此外,一个现象值得注意。相比2001年,2016年中国男孩运动情况有所好转,运动不足比例从82.3%降至80.1%,但女孩运动不足的比例却呈上升趋势,从88.6%上升到了89.1%。

记者采访了北京多位小学生的家长。北京石女士给记者算了一下她家孩子的运动时间:学校每周有三四节体育课,回家基本没有时间运动,周末一般会给孩子安排户外活动,但算下来,孩子一周的运动时间总共也就三四个小时。石女士告诉记者,孩子的运动时间属于相对较高水平,因为是小学低年级,时间相对宽裕,且自己也有意识让孩子多运动。但随着年级升高,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孩子以后的运动时间会不可避免地减少。

“很多家长和我一样,只知道运动对孩子有好处,并不清楚运动到底能带来哪些益处。”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正在上小学三年级,她看到别人家孩子空闲时间都在学习,为了不掉队,也让孩子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到学习上,现在孩子很少有时间运动。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先后于2004年和2016年两次对我国少年儿童的生活方式情况进行全国抽样问卷调查。跨越12年的数据对比发现,十几年来,我国青少年运动情况没有太大改善,相反,青少年课间越来越不爱运动、运动的目的更加功利和被动、运动会参与度下降等问题更加突出。

运动不足危害一生

“很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运动对孩子的深远影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副教授李榴柏告诉记者,在“智力第一”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家长都没有足够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实际上,为了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着想,每天应该专门给他们留出1小时以上,进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比如跑步、跳绳、打球、追跑游戏等能让人出汗的活动。两位专家共同表示,青少年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运动不足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对今后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不利生长发育。李榴柏表示,青少年时期是骨骼和肌肉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足够量的运动可让孩子的骨骼长得更致密,促进智力发育。但现在,不喜欢户外运动、过度依赖屏幕等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的常态,这些习惯可能会延续到成年阶段,为中老年阶段一些疾病的早发或多发埋下隐患。

有损身心健康。“运动会产生一些让人愉快的激素。”李榴柏告诉记者,相比爱运动的孩子,天天坐在家里看电视、刷手机而不运动的孩子,行为问题较多。越来越严重的青少年肥胖现象也和运动不足有很大关系。今年11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开展的一项涉及20多万学生(平均年龄14.6岁)的研究发现,体育活动不足加剧了青少年自杀的念头和行为,运动不足和久坐的男孩比活动充足的男孩报告的企图自杀率要高一倍。东芬兰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从小开始进行剧烈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血管健康,而日常活动达不到中等强度的儿童血管较差。

影响学习成绩。研究表明,哪怕只是短时间运动,也会让青少年上课专注力更强。美国很早就有研究证明,课间20分钟身体活动后,孩子上课更能集中精力,一些有小动作的孩子更好管理。一个学期下来,爱活动的孩子,语文和数学成绩都比不运动的孩子高6%~13%。“国内调查也表明,运动影响青少年学习成绩。”孙宏艳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发现,爱运动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相应地,学习成绩越好的孩子,喜爱运动的比例更高。

此外,运动不足还会影响青少年的社会交往。孙宏艳告诉记者,调查显示,爱运动的孩子更容易交朋友,和父母沟通更顺畅,有更好的情绪。

鼓励运动,转变观念是关键

为了解决全球青少年运动不足的问题,很多国家都出台了促进青少年身体活动的措施。美国学校对学生运动时间有硬性规定,每个中学至少有十几个运动队让学生广泛参与。德国为保障青少年运动量达标,把体育课设定为必修课,高中生每周至少上3节体育课。韩国为鼓励女生积极运动,专门开发适合女生的体育课程,并支持建立女生体育俱乐部。我国也一直重视青少年运动不足问题。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质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尽管各国出台了多项措施鼓励青少年运动,但研究人员仍表示,在研究涵盖的十多年间,包括中国在内,全球青少年运动不足的改善尚不明显。对此,专家们建议,改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窘境,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政府要加强宣传。让孩子、家长和老师都认识到运动的好处,以及运动不足的危害。

2.提升体育课的趣味性。教育行业要邀请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科学工作者,研发适合青少年心理、性别特点的运动项目,提升体育课的趣味性。很多体育课程没有考虑到性别差异,难以激发女生的运动兴趣。

3.重视青少年人际交往。我国青少年除了没时间运动这个因素外,没伙伴一起是阻碍孩子运动的第二大因素。老师和家长要多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在运动中学会交往,在交往中促进运动。

4.发挥家庭的作用。家长要发挥榜样作用,父母越爱运动,孩子的体育和学习成绩越好。还要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包括给孩子时间、和孩子一起运动、为孩子安排专业的运动培训。

5.教会孩子一项体育技能。调查显示,很多孩子不爱运动的原因是不会运动,不懂运动规则(如球类运动)。从小学会一项运动技能,可大大促进孩子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6.利用短视频等新传播方式向青少年讲解运动的价值和知识。通过互联网,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促使他们更好地接受体育运动。

7.建议广大企事业单位向青少年开放运动资源。例如,网球场、乒乓球场、游泳池可考虑向青少年开放,以激发孩子们的运动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