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国人胆固醇升得太快

受访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 余国龙 □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 郭艺芳

本报记者 董长喜

高胆固醇是血脂异常的一种表现,一直以来,人们认为高胆固醇血症是“富贵病”,但近日,医学期刊《自然》杂志刊载的一项新研究颠覆了这一认知。研究描述了近四十年来全球胆固醇水平的变化:欧美等高收入国家人群的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东亚、东南亚等国家人群的胆固醇水平明显上升。

我国是胆固醇水平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胆固醇水平主要包括三个指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人们常说的“坏胆固醇”。上述研究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一项针对胆固醇的全球数据分析,由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组织开展,全球近千名研究人员参与,我国也有研究团队参与其中。研究分析了1127项相关研究数据(包含了1980年~2018年间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026亿人口的数据),结果发现,近40年间,全球总胆固醇水平变化不明显,女性每10年平均降低0.03 毫摩尔/升,男性每10年平均降低0.05 毫摩尔/升;从地区来看,总胆固醇水平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占70%以上)水平在中低收入国家,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国家有所上升,而在西方高收入国家,尤其是西北欧、中欧和东欧显著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人群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全世界低水平位置上升到了中位水平(女性从1980年的第152位上升至2018年的第110位,男性从第153位上升至第99位),成为胆固醇水平增长率,尤其是男性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1988年,当时的解放军总医院曾与比利时鲁汶大学医院共同开展过一项研究,测量了1056名中国人和2208名比利时人的血清胆固醇水平。结果显示,当时各年龄组的中国人,胆固醇水平远低于比利时人。研究者杨兴生教授认为,这与当时我国人口的饮食结构有关:国人的饮食总热量中,大约只有10%来自脂肪;比利时人饮食中总热量的大约40%都来自脂肪,其中2/3是饱和脂肪,如黄油、奶油及肉类等。

但是,三十多年过去,情况发生了逆转。研究显示,比利时人群的平均总胆固醇水平值,男性为4.53毫摩尔/升,女性为4.72 毫摩尔/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值,男性为3.13毫摩尔/升,女性为2.98毫摩尔/升。而我国人群对应数据为:平均胆固醇水平值,男性为4.56毫摩尔/升,女性为4.66 毫摩尔/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值,男性为3.38毫摩尔/升,女性为3.30毫摩尔/升。除女性平均总胆固醇水平外,我国其他各项数值都反超了比利时。

“我国人口胆固醇整体水平在全球处在中位,虽不算是最高的,但上升趋势及较快的速度值得警惕。”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郭艺芳说,胆固醇是人体内存在的一种物质,是血脂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好坏取决于把它用在什么地方。就好比江边有一堆沙子,用它盖楼,它就是好东西;把它推进江水里堵塞河道,就是坏东西。如果体内胆固醇太多,一定条件下就会进入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斑块。胆固醇是形成动脉粥样斑块的原料,斑块又是发生心梗、脑梗的基础。《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 )》显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较2002年大幅提升。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将导致2010年~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约增加920万。我国儿童青少年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也明显升高 ,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会继续加重。

吃肉多、运动少、压力大是诱因

参与研究的英国心脏基金会医学主任萨马尼教授说,欧美国家胆固醇水平下降,得益于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早发现、早治疗的人为干预。他们的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高,而此类药物可有效抑制人体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可显著降低人们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2013年,由来自芬兰、丹麦、瑞典、 挪威和冰岛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北欧食品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曾进行过一项“系统饮食”研究项目。结果显示,北欧饮食方式具有改善胆固醇指标、降低患心血管病风险等功效。北欧饮食结构以当地出产的食品原材料为主,包括大量鱼类、全麦谷物、菜籽油、低脂奶制品、十字花科蔬菜、家禽、浆果类水果和根茎蔬菜,以及少量红肉和香肠。

同样参与研究的帝国理工大学教授塔迪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动物源性食品消费量增加,这可能是导致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的原因之一。而且与西方国家相比,中低收入国家尚未广泛使用他汀类药物。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余国龙表示,一般来说,胆固醇升高与遗传、年龄、饮食、运动等多方面因素相关。整体纵向比较,引起我国人群胆固醇水平不断升高的主要因素可能还是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饮食结构变化。饱和脂肪摄入过多是引起胆固醇升高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中,肉类、动物内脏及油炸等高热量食物摄入量不断升高,导致饱和脂肪酸在体内过量储存,胆固醇升高。相反,蔬菜、水果等摄入不足,维生素等必须营养素缺乏,会导致参与胆固醇代谢的关键酶辅助因子减少,致使胆固醇在体内堆积。

超重人群增多,身体活动水平降低。超重或肥胖主要是因为吃得多、动得少。吃得多,体内用于合成胆固醇的材料增多,同时体内多余的脂肪组织也会刺激肝脏合成胆固醇更活跃。动得少,会增加体内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的吸收,形成恶性循环。

压力变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长时间的精神压力与胆固醇升高相关。有些人,尤其是年轻人,会吃许多高脂肪食物来缓解压力,长期如此就导致了胆固醇升高。

改变从此刻做起,为时不晚

两位专家都认为,上述研究无疑是给国人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加改变,胆固醇水平将继续走高。但是,大家若从现在开始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也为时不晚。郭艺芳表示,人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有两个来源:1/4是吃进去的,3/4是自身肝脏合成的。所以,降低胆固醇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减少饮食摄入。在饮食方面,要限制食盐摄入量,少吃腌制食物、油炸食品等,多吃果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发布的《中国食物成分表》中提到,在常见食物中,每100克可食用部分中胆固醇含量里排在前列的有:猪脑(2571毫克)、鸭蛋黄(1576毫克)、鸡蛋黄(1510毫克)、猪肝(1017毫克)、鱿鱼干(871毫克)、咸鸭蛋(647毫克)、鸡蛋(648毫克)、虾米(525毫克)、鸡肝(476毫克)、猪腰子(430毫克)。要控制这些食物的摄入量,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要尽量少吃。

减少胆固醇合成。对普通人来说,增加运动、保持饮食均衡、作息规律是控制胆固醇水平最有效的办法。对于已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人,则需要额外用药。他汀类药物是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基石,推荐将中等强度的他汀作为血脂异常人群常用药物;他汀不耐受者、胆固醇水平不达标者、严重混合型高脂血症者,应考虑调脂药物的联合应用。“他汀是降胆固醇的首选药物,如果吃1片效果不好,也不要自行加量。因为增加他汀剂量后,疗效增幅并不显著(约6%),副作用风险却大大增加。最好的办法是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其他类型的降胆固醇药物。”郭艺芳说。

余国龙提醒,定期体检也必不可少,尽早发现胆固醇水平异常才能尽快干预。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一次空腹血脂;具有危险因素者,如男性超过45岁、女性绝经后、吸烟、肥胖、有家族史者,应每半年到1年检测一次;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等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一次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