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中风后经历哪些痛苦

受访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脑血管病专科主任医师 夏 健

本报记者 李 爽

中风给一个人带来的痛苦,非经历者难以体会。英国牛津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系乌多·基什卡教授就在他为《柳叶刀》杂志撰写的文章中,详细记述了自己突患中风后的身体变化和心理感受。他坦言,即便作为专业的神经康复科顾问,他也是在自己患病后,才真正了解了中风患者的痛苦和无助。

疾病发作又急又猛

“虽然现在距离我中风已过去3年,但回顾那段经历,我仍会陷入深深的无助中,似乎疾病带来的痛苦依然伴随着我。”基什卡教授说,当时他62岁,好像没有什么缘由地,中风就毫无征兆地发作了。

“我像往常一样在外面夜跑,突然感到右脑疼痛,左半边肢体有轻微的无力感并伴随感知丧失。因为当时天很晚了,我第一反应就是回家。到家后,我没有告诉家人发生了什么,继续在办公桌前工作。第二天一早,我发现自己居然躺在地板上,有一只眼睛看不清,一半身体麻木。我吓坏了,甚至不记得前一天晚上是怎样跌倒的。我不能动也发不出声音,那时,惊恐的感觉才涌上心头。”

事后基什卡教授回忆说,当时感觉不适后直接回家的做法并不明智,正确的选择应该是马上寻求医疗救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脑血管病专科主任医师夏健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风高风险人群如出现中风症状,必须第一时间前往医院,不可抱有任何侥幸心理。

目前最常用的中风判断方法是国际通用的“FAST”预警:F是 Face(脸)的缩写,指面瘫,患者微笑时面部不对称或一侧不能微笑;A是Arm(手臂)的缩写,指手臂乏力,双手平举无法保持10秒钟以上;S 为Speech(说话)的缩写,指的是出现言语障碍,难以说出一句较长的话或找不着词准确描述感受;T是Time(时间)的缩写,强调在出现上述症状后,应尽快就诊。另外,中风“1-2-0”三步识别法把中风识别和中国特有的医疗急救号码1-2-0直接联系起来,简单形象。“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身心完全失控

中风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基什卡教授的想象。

半边身子仿佛不再是身体的一部分。“最开始我的认知功能尚可,还能和同事探讨病情,然而之后的状况很快超出了我的预想。影像学检查显示,我的大脑右侧基底神经节区域有大量出血。我预测,左半边肢体虽然麻木但仍会有知觉,现实却是我完全没办法感知它们,仿佛它们不再是身体的一部分,有一次,我以为自己抬起了左臂,其实是理疗师帮忙抬起来的。我认为,视力受到的影响只是看东西模糊,事实却是我会看到一个边缘呈红色锯齿状的黑洞,当我看某个人时,他的半张脸都会消失在黑洞中,这种感觉就像看恐怖电影。”基什卡教授由此不得不思考,是否很多患者都有着类似奇怪而不安的经历,却不敢说出来。

控制不了的恐惧,变得难以沟通。基什卡教授说,除了身体,他的心理状况也变得糟糕。各种曾遭遇过的不好的经历,不断在脑海中闪过,精神过度紧张,以致焦虑和恐惧,担心从床上、轮椅上摔下来,再次发生脑出血。同时,他的交流沟通能力急剧下降,想表达复杂的需求,却连把头摆正、坐下这些最简单的沟通都做不好;自己会喋喋不休说个不停,根本听不进别人讲话;难以控制面部表情,再也无法微笑着回应家人。

康复过程随时伴随疼痛。进入康复期后,苦难远未结束。“康复过程极具挑战性,常常是简单动一下,就让人筋疲力尽。当我终于可以尝试站立或慢慢走几步时,肩膀和臀部又开始疼痛。不知道为什么,我失去了触觉,却会有痛感,而且比中风前更强烈。然而医护人员并不知道这一点,在需要注射或抽血时,还特意在我麻木的左臂扎针,以为这样我就不会觉得疼了。持续的疼痛让入睡变得困难,感觉医院的噪声、机器的运作声都被放大了数倍。无法保证良好的睡眠,也间接影响了我的康复能力。”

所有上述痛苦,都是基什卡教授在担任康复顾问时不曾得知的。他曾对中风患者说,康复期就是要经历起起落落,但现实中的低谷比原本以为的还要多:许多身体功能出现衰退,康复过程还会伴随感染、低血压等问题。“经历这些后,我更能从患者的角度提出康复期的治疗方式。”基什卡教授说。

维护好患者的尊严

中风,学名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进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显示,脑卒中是我国居民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2019年,《柳叶刀·神经病学》发表的“2016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也发现,2016年,全球新发中风病例1370万人,中国占40%;全球550万人因中风死亡,中国占1/3。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熬夜、加班、饮食不健康、吸烟等不良习惯,导致中青年人群的卒中越来越高发。

中风带来的不良后果不仅在于对病人身体的摧残,更在于病人长期卧床后家人必须承受的心理、经济负担等。夏健表示,降低中风负担的关键之一是做好后期康复,这需要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比如,在医师指导下,针对不同症状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

失去面部表情是由于面部表情肌瘫痪,康复主要针对表情肌进行功能训练,如努嘴训练和鼓腮训练,促进肌纤维收缩和血液循环,有效控制面肌痉挛和防止面肌萎缩。左侧肢体失去知觉,是由于出血波及顶叶,引起偏侧忽略,以致无法辨认脑损伤部位的对侧,即左半侧身体。此时可进行视觉搜索训练,搜索目标需要不定时变化,数量由少到多,距离由近到远,速度由慢到快。比如,在桌子上放满硬币,让患者一个个捡起来放到一个盒子里。

面对中风患者,尤其应当关注其心理问题。若患者有明显的情绪不稳表现,甚至崩溃大哭,高度怀疑是卒中后抑郁症状。此时应综合运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多种手段。比如,辅助治疗手段包括音乐、冥想、锻炼、放松训练等。

“从医生到病人,同事成为我的医护人员,当我崩溃大哭、没有力气继续进行康复时,他们会给予我鼓励并让我对未来有所期望;当我因病情感觉难堪而变得脆弱时,他们温柔的回应维护了我的尊严……”基什卡教授说,当病人和医生的身份发生转变,他才体会到了病人真正的需要。比如,身为医生,也许需要询问病人的是“你们正遭受怎样的痛苦?”比起弄清症状、安抚病人及家属,了解患者的痛处,帮他们找回自我感和目标感才是康复的必要基础,也是维护患者尊严、鼓励他们活下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