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四大内力保您平安

受访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许顶立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潘频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郝建宇

本报记者李爽

自古以来,人们对“内力”一直有种向往。在武侠小说里,“内力深厚”的人可以隔空伤人,但这种玄妙的力量没什么科学依据;在物理学中,内力被定义为“系统内的相互作用力”,它是一个物体保持内部平衡、形成固定外观的基础;在医生们眼中,人体内也有四种“内力”,分别是心脏泵血力、肺部呼吸力、胃部收缩力和肠道蠕动力,它们不同于体外的骨骼肌肉力量,而是在身体内部生成动能,使各个系统和器官良好协作,以保持身体健康。

发动机:心脏泵血力

如果把人比作一辆汽车,心脏泵血力就像汽车的发动机。心脏体积虽然只有一个拳头大小,却是维持生命、新陈代谢最重要的动力器官——每天跳动10万次,可以泵出10吨血。只有心脏动起来,血液才能遵循一定的方向流动,形成体循环和肺循环,并互相联接构成完整的循环系统。通过这个循环系统,养料被运输到各个器官,进而保障人体各项机能顺利运行。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许顶立说:“所有心血管疾病,严重和终末阶段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心力衰竭,即心脏动力不够。预防心血管疾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要避免心脏动力下降。”衡量心脏动力的基本指标是心脏输出量(即输出的血液容量),由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所得,正常波动范围是3.5~5.5升/分钟。心脏输出量随着机体代谢和运动情况而变化,要保护心脏的泵血力可以从两方面做起:

避免“伤心”因素。1.减少情绪波动。尤其是应激变化对心脏伤害最大,如发怒、熬夜、压力大等。2.杜绝“三高”饮食(高盐、高糖、高脂)。钠盐摄入过多会造成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荷,动力减弱;糖摄入太多,身体长时间处于高糖环境,会引起心肌细胞代谢紊乱,造成心脏功能减退;高血脂易引起冠状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脏供血减少。3.杜绝吸烟和久坐。吸烟会加重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身体氧化应激水平等,引起心脏泵血功能下降;研究表明,久坐时间越长,冠状动脉硬化可能性越高。

坚持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长期坚持做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是增加心肌储备、提高心脏动力的最佳方式。中等强度运动主要包括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锻炼时长在每次30~40分钟。需要提醒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准备长期有氧运动前,需前往医院对冠状动脉状况、运动耐力、呼吸等进行评估,了解心脏能接受多大的运动强度。

净化器:肺部呼吸力

每天约有1万升的气体进入呼吸道,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是肺部最重要的功能,就像车载净化器,让车内空气环境时刻保持清新。一个成人的总呼吸面积可达1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三室一厅房屋的面积。完成如此繁重的工作量,依靠的正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产生的压力变化,即肺部的“呼吸力”。当医生用听诊器贴于胸部时,能听见它清脆而有律动的声音,《认识身体》一书中将其形容为“像树叶在微风拂动下沙沙作响”。

“当肺部呼吸力量减弱,人体会感到呼吸困难、胸闷气短;而且由于气体交换能力下降,人体内部氧供应不充足,会导致头痛、精神不振、无法集中注意力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潘频华说,肺部与外界环境相通,因此空气中任何能被吸入的刺激性气体都会让肺部力量减弱,环境污染伤肺最直接。其中,吸烟和厨房油烟分别是男性和女性伤肺的罪魁祸首——肺部净化功能只能覆盖有限的“三室一厅”,遇到烟雾缭绕的环境就会自顾不暇,导致呼吸肌疲惫不堪,呼吸动力严重下降,长此以往,“房间”的角落会积满烟尘,肺部情况也逐渐恶化。此外,感冒、支气管炎、病毒感染等病理性疾病也会引起肺部功能下降。

人的呼吸力无法随心所欲地控制,虽然你可以控制憋气,但当到达某个极限时,屏住呼吸的意志就会“缴械投降”。但也得益于这点,人在睡觉没有意识的情况下,仍能有条不紊地呼吸。为了保障呼吸力始终清脆有劲,我们需要多加保护肺部健康:遇到空气污染时要佩戴口罩;尽量远离任何“烟雾缭绕”的环境;坚持合理的饮食和规律的有氧运动。另外,专家建议,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通过做以下呼吸操来锻炼肺部呼吸力:1.坐式呼吸:坐在舒适处,双手握拳,肘关节屈伸放于大腿两侧,屈时吸气至少6秒,伸时呼气,重复6~8组;2.立式呼吸:全身放松,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缩嘴呼吸6秒,再缓慢吐气。

燃油机:胃部收缩力

每当我们大快朵颐后,摸着肚子放松时,胃却是最累的时候。因为它要不断地消化分解食物,还要将营养积极地向体内传递,为人体提供能量,就像一台燃油机,供给足够的燃料,汽车才能跑得更远。

平时我们很难体会到胃的存在感,但当它出现异常时却能让人直呼:“胃疼起来真要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郝建宇介绍,胃的运动形式有紧张性收缩(维持胃部基本形态)、容受性舒张(扩大胃部储存食物的容量)和蠕动(研磨粉碎并推进食物进入小肠),它们都与胃部肌肉的收缩蠕动力量密切相关。人体胃部运动力变弱时,会有很多反应:胃部形态变化,出现胃下垂;进食后胃部无法正常舒张,患者吃一点食物就会出现饱胀感,即“早饱”(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种);蠕动变慢,出现胀气、消化不良。

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等器质性病变都会引起胃部动力不足。不过,临床上更多是功能性疾病引起的,与多种因素有关:1.脑肠轴抑制。精神紧张、睡眠差等神经系统的紊乱会影响胃功能。2.胃本身调控异常。如不规律饮食,胃部运作失控,从而影响胃动力;辛辣、富含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及太热、太凉的食物,也会造成胃黏膜损伤,影响胃动力。

胃部力量与四肢力量的概念不同,四肢力量受运动神经支配,内脏运动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胃动力变差很难通过运动等方式改善,最好及时就医,利用药物调节。为了防患于未然,建议平时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保护我们的胃动力:1.规律生活。避免过度劳累,保证每日在固定时间吃饭,训练胃部“记住”该什么时间蠕动;2.不吃刺激性食物。由于每个人基因不同,同一种食物,不同人的胃反应不同,要了解哪些是刺激自己胃部的食物并坚定拒绝。需要提醒的是,有些人认为,揉肚子会让胃部舒服,但暂时还没有确切研究证实其效果,实在难受时要优先就医。

排气管:肠道蠕动力

与胃部的“低调”不同,大肠存在感很强,人体偶尔的排气和每日排便都是大肠蠕动的结果,它就像汽车的排气管,负责将废气及时排出。大肠是消化管的下段,长达1.5米,运动缓慢,与其作为粪便临时的储存场所相适应。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停留时间一般在10小时以上,在此过程中,部分水分被肠道黏膜吸收,剩余部分经过细菌发酵和腐败作用等形成粪便。粪便中还包括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大量细菌,以及机体的其他代谢产物。

郝建宇介绍,肠道肌肉分为环形肌和纵形肌,以分节运动和蠕动为主,前者将食物和消化液混合均匀,后者将食物从肠道上端移到下端。一旦肠道蠕动发生异常,人就会有各种不适:蠕动过快会发生腹泻;蠕动过慢会出现便秘;有时还会出现紊乱性的肠易激综合征。其中,肠道蠕动慢就是力量不足的表现,影响因素大概有以下三类:肠道先天较长,食物残渣要走的路太长,肠道推不动;摄入食物纤维素较少或喝水少造成大便干结,肠道推不动;肠道息肉或增生等器质性病变等病理性原因。

临床中治疗肠道动力不足,医生会根据肠道失调类型来选择不同药物治疗;通过电刺激或安装大肠“起搏器”(骶神经刺激器)促进肠道蠕动等。另外,保护肠道动力还需要做到以下3点:1.均衡饮食,多饮水,多吃富含纤维素和益生菌的食物,如蔬菜和酸奶,别吃刺激性食物;2.每天定时如厕,刺激排便;3.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动力和增加排泄的药物,避免滥用蒽酚类刺激性泻剂,该药物会刺激肠黏膜产生水分,长期使用会对黏膜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