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斑块,血管里的“土丘”

主讲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教授   吉训明   □赵文博

门诊中,常有患者神情紧张地拿着报告单来咨询医生,“检查结果提示颈动脉斑块,会不会中风啊?”其实,颈动脉斑块有很多种情况,如果仅是血管斑块,大家不必过于紧张。

不少患者的斑块是在颈动脉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的,平时没有明显不适。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硬化的表现,意味着血管老化。斑块不一定会导致动脉狭窄,它就像平坦马路上的“土丘”,“土丘”较小时不影响车辆(血流)通过,也不会造成交通拥堵;但如果“土丘”较大,情况就严重了,可能导致交通“瘫痪”。当斑块增大到一定程度,导致动脉狭窄、血流严重减少时,就可能引发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是一种慢性病变,是长年累积形成的:儿童时期,血管已出现斑块形成的基础,随着年龄增长和不良因素增多,斑块慢慢形成。因此,老年人大多存在程度不等的斑块,尤其是60岁以上人群。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老了才会长斑块,有长期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可能在中年就存在斑块隐患。

谈及颈动脉斑块,经常会说到“斑块大小”“斑块稳定性”,这是根据超声结果判定的,正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应小于1毫米,1~1.2毫米为内膜增厚,>1.2毫米则为斑块形成。除了关注大小及形态,还可以通过回声特点判断斑块稳定性。如果是强回声,斑块比较硬,较稳定;如果是弱回声,则斑块较不稳定。不稳定斑块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即使斑块比较稳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不做任何治疗,一是斑块破溃风险会增加,二是随着斑块体积逐渐增大,血管狭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如果造成相应区域脑组织血流灌注不足,则会出现肢体无力、麻木、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甚至是失明、意识不清等严重症状。如果检查显示斑块较大,易造成血管严重狭窄;或斑块不稳定,易脱落微小栓子,堵塞远端脑血管造成缺血性脑卒中,需及时采取药物治疗,甚至手术干预。

发现颈动脉斑块后,如果患者当前存在高危因素或不健康生活方式,应首先控制基础病,改善生活方式,包括严格控制血压、血糖、戒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等。其次是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抗血小板治疗,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第二类是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血脂、抗炎、稳定斑块等多种效果,稳定或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研究表明,对于脂质丰富的斑块,他汀类药物持续治疗1年以上,其坏死核心区明显减少。

最后是手术治疗,但不是每一位发现颈动脉斑块的患者都需要手术干预。采取手术治疗的最根本目的是最大效应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需根据颈动脉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的程度、斑块的稳定性,并结合患者自身症状、基本情况等综合决定。此外,患者要定期复查,随着斑块的演变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