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支架不是患者唯一的选择

胡大一

我从1993年开始作心脏介入技术的推广。如今,“支架”技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普及,挽救了众多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生命。但这并未让我体会到成就感,而是感觉无比焦虑。现在患者去看病,只要有胸闷胸痛,就做心脏CT,CT有异样就造影,造影显示70%以上狭窄,就要放支架了。难道支架是患者最好和唯一的选择吗?

我在湖南遇到一位48岁的患者,长期吸烟熬夜,6个多月前体检发现心脏有几处血管狭窄70%~80%,于是放了3个支架。出院时医生对他说:“6个月后回来找我。”6个月后,患者住院复查造影,发现又有一根血管狭窄70%,放了第4个支架。出院时,医生说:“6个月后再找我。”这次患者犹豫了,见到我时,垂头丧气地问:“6个月后能不能不再放支架?”我给他3个建议:1.戒烟;2.认真吃他汀,把低密度胆固醇降到1.8毫摩尔/升以下;3.坚持有氧运动。“不是等着再放支架,而是争取病变逆转。”患者听后抬起了头,有了信心,执行非常认真,再也没去放支架。

无锡有一位68岁的医生,身体一向很好,经常打篮球。做CT发现右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但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运动实验都没有心肌梗死的迹象。老医生看到检查结果精神受了打击,不敢再打篮球,连走路都变慢了。我告诉他,几十年身体都没出问题,还能打球,说明侧支循环很丰富,是稳态,不需要放支架。他的病变也许不可逆,但通过有氧运动、戒烟限酒,控制好胆固醇、血压、血糖,让其他血管不出问题,推动侧支循环自身代偿,就不用担心。

还有一位85岁的老人,有心绞痛,治疗后状态稳定。在一家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做了造影,发现3根血管每根都像糖葫芦串一样。内科医生说:“血管弥漫性病变,支架不好做了。”外科医生说:“血管这么糟糕,怎么搭桥?”患者本是自己走进诊室的,听完医生的话腿都软了,只能坐着轮椅出去。我对他说,不需要做支架,通过合理用药,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完全能够生活自理,享受生活!

没有任何指南说过,血管狭窄到70%,就一定要放支架。而且支架不能预防心梗,预防心梗要靠改变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事实上,今天我们的科学技术完全可以做到让堵了80%、90%的血管,逐渐变成狭窄50%、40%、20%……通过上述3个年龄段的患者故事,我想说:对于30~50岁的亚健康人群或患者,我们追求的是不放支架,并且争取逆转;对于虽有病变不便手术的,要推动侧支循环;对于高龄老人,要给他们希望和阳光。这些都是康复医生能够做到的,讲清楚什么情况不需要做支架,让患者把悬着的心放下来,让患者生活更美好、更健康;也让医生更幸福,更有成就感。(连载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