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铁马秋风,激荡豪迈心胸

“行进队列中,昂首挺起胸,一身阳刚正气,威武又光荣。前进队列中,青春火正红,呼啸风花雪月,燃我强军梦。铁马秋风,激荡豪迈心胸;战地黄花,抒发壮丽深情;楼船夜雪,磨砺英雄肝胆;边关冷月,照我盘马弯弓。高歌队列中,心底在冲锋,战胜一切强敌,我是中国兵。”这是空政文工团老艺术家阎肃的最新作品《风花雪月》。一年前,阎肃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言时说:“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习主席对阎肃的发言充分肯定,并强调指出:“这是强军的风花雪月,我们的军旅文艺工作者,应该主要围绕强军目标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习主席的重要指示,为新时期的军事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

强军的“风花雪月”,反映了军事文艺的核心特质,体现的是一个时代前进发展的精神风貌。在革命战争年代如暗夜之星辰、黎明之曙光,焕发着“横扫千军如卷席”的革命精神,喷薄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力量;在新时代则是强军之战鼓、兴军之号角,砥砺着“此头须向国门悬”的将士血性,引领着“试看天下谁能敌”的英雄气概。

强军的“风花雪月”,饱含传统文化的思想风骨,彰显革命军人的大爱情怀,既是广大军旅文艺工作者必须倾心创作、精心耕耘的文艺园地,也是广大官兵需要竭力构筑、用心呵护的精神家园。从即日起,本报将从阎肃的军旅人生和文艺作品中,解读他心中强军的“风花雪月”。

风,与中国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的《大风歌》借风抒写了高远的志向;“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借着风道出了离别时的悲壮。说到“春风又绿江南岸”,就让人想到烟雨江南的瑰丽美景,而说到“铁马秋风”就让人想到边关将士的沙场点兵。

“铁马秋风”,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书愤•其一》,其中一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雄劲豪迈,千百年来为人们广泛传诵。诗中提到的大散关在今天的陕西宝鸡境内,那时是南宋与金对峙争战的西北前线,可以遥想当年“铁马秋风”之浩荡、之雄浑。

饱读诗词歌赋的阎肃,从小就渴望金戈铁马的战斗生活。他投身军旅,穿上军装,人民空军火热的战斗生活摔打着他的筋骨、淬炼着他的血性,铁马秋风的意境时常在他的脑海浮现,壮怀激烈的豪情时常在他的胸膛激荡,最终从他的笔端汩汩而出,幻化成一篇又一篇充满民族魂、英雄气、战斗风的作品。

战斗岁月:砥砺肝胆魂魄

一年前,阎肃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言时,充满深情地说:“我是踏着前辈的足迹、读着前辈写的书、看着前辈写的戏、唱着前辈写的歌在军营里长大的。到现在依然在心里经常哼唱着‘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喘气’、‘打得好哇打得好来打得好’、‘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和‘雄鸡雄鸡高呀么高声唱’那些歌,我热爱这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队伍,枕戈待旦、豪气干云!就是这种肝胆、这种魂魄教会我跟着走、往前行,我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

而这种肝胆和魂魄,正是从战斗岁月中一路走来砥砺而成的。

阎肃记得,新中国成立前,重庆电台播放的是“玫瑰玫瑰我爱你”“如果没有你,日子怎么过”。在一片低迷声中,从延安流传而来的《二月里来》《兄妹开荒》《山那边哟好地方》宛如一股清流,注入他的心田。健康、进步、向上、阳光的歌曲让他耳目一新,让他热血沸腾,让他精神抖擞。

当年正在重庆南开中学上学的阎肃,是一个文艺活跃分子,他和同学们一起学唱进步歌曲,自编自演讽刺蒋介石的小话剧《张天师做“道场”》。很快,大家以会唱《黄河大合唱》为荣,剧团排演的是《屈原》《日出》,同学们私下里传看的是《家》《子夜》,还有苏联的小说。

“年轻人,谁不向往自由、光明、进步?这些歌让人觉得有力量、有追求,无数青年学子正是唱着共产党的歌曲,打败了‘甜蜜蜜’的国民党,他们的枪杆子都是软的。”阎肃说,这就是进步文化的魅力,它永远是人心所向,永远是时代的强音。

正是这段充满战斗激情的经历,引导着阎肃加入革命队伍,积极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学生游行,并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重庆解放后,就读于重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他放弃实业救国的理想,选调到了社会主义青年团西南工作委员会青年艺术工作队,从此投身于党的文艺事业。

新中国在千疮百孔中刚刚复苏,战火就烧到鸭绿江畔。“到前线去,去!”20来岁的阎肃热血沸腾,一天到晚嚷着要上前线。当时,西南团工委青年艺术工作队要抽人随部队到朝鲜前线慰问。听到这个消息,阎肃激动万分,立即请战,踏上了充满炮火硝烟的抗美援朝第一线。

烈火般的激情,伴随着阎肃的战斗岁月。白天,阎肃深入部队战斗最前沿,收集官兵的英雄事迹;傍晚,他就现编现写现唱,表演给战士们看。当他亲眼目睹官兵的流血牺牲,一股股悲壮的浩然之气在胸中升腾,从军报国的志向更加坚定。

从朝鲜战场回来,青年艺术工作队大部归建部队,阎肃终于穿上梦寐以求的军装,开始了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艺兵的岁月。风风雨雨几十年过去,无论顺境逆境、得意失意,也不管是磨难坎坷、鲜花锦绣,什么都不曾改变他那颗炽热的从军报国心。

豪迈作品:激荡积极人生

“疾如风、徐如林”,《孙子兵法》早就将无形的风与军人的形象联系在了一起。 在林暗草惊风的战地沙场,在北风卷地百草折的高山哨所,在风卷浪涛千堆雪的大洋深处,革命军人的浪漫亦磅礴如风!

在阎肃的作品中,我们经常能感受到人民空军驾长风、追日月的凌云壮志,体会到祖国天空的辽阔、壮美、永恒。阎肃将自己心中的“铁马秋风”化作一个个叱咤云天的意象,融入一件件大气磅礴的作品。这些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洗、岁月的积淀,很多已经融入了空军人的精神生活,成为空军文化的组成部分。

这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我爱祖国的蓝天》,一句“白云为我铺大道,东风送我飞向前”,空军人的翩翩风姿和浪漫情怀跃然眼前——我爱祖国的蓝天,是因为蓝天上有我们的使命感,以及由这种使命感而带来的归属感。

作为祖国领空的捍卫者,空军官兵对天空有独特的情感,有更深刻的认识。阎肃在1991年创作的《我就是天空》中这样写道:“我是雷,我是风,我是朝霞,我是彩虹,我就是天空。一声雷,是一片热情的呼唤;一阵风,送一番壮丽的豪情。一缕缕朝霞浸透了亲人的欢笑,一道道彩虹装点着祖国的繁荣。哦,我挟着雷,驾着风,披朝霞,舞彩虹,把蓝天写满我忠诚。”循着歌声,舍我其谁的霸气、搏击云天的豪气、狭路亮剑的胆气扑面而来,让人仿佛听闻金戈铁马的铁蹄声、钢铁雄鹰的呼啸声。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中,“空降15勇士”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条件下从5000米高空冒死伞降重灾区,他们驭风飞舞,感天动地。阎肃情不自禁,连夜创作出歌曲《云霄天兵》:“纵身一跃像出膛的枪弹,面对无边无际浪滚滚的苍穹。为了我的亲人、我的父老、我的弟兄,带着阳光的温暖、春风的嘱托、战士的光荣。纵身一跃像雄鹰在俯冲,五千米顷刻化作勇敢者的长征。为了我的祖国、我的旗帜、我的使命,五千米顷刻化作绚丽的彩虹。”他以铁血精神砥砺英雄壮歌,使得强烈爱国心、浓浓英雄气与炽热赤子情高度融会,热情讴歌人民空军党缔造、人民空军忠于党、人民空军爱人民的蓝天忠魂。

“我心有梦,我情有独钟。江山如画,把星汉尽揽怀中。我心有梦,我情有独钟,攀星摘斗,我夜夜遥望碧空,扶摇直上九万里,何惧那八面罡风。”这首《梦在长天》是阎肃为献礼人民空军成立60周年而作,再一次将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融合。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比陆地更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阎肃心中的蓝天骄子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把天空揽入胸怀,把使命装满心间。

不容忽视的是,前些年军旅文艺“硝烟味”淡了,讲时尚的多,讲兵味的少,讲流行的多,讲战味的少。而阎肃心中常念叨的却是6个字:正能量、接地气。对部队来说,就是有兵味战味。这位一生为兵歌唱的老艺术家心里想说的是:军队的文化表达如果不“姓军为战”,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是什么让阎肃心中有着不一样的“风花雪月”,恐怕不仅是词作家的浪漫情怀,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豪迈。

前不久,和阎肃并肩战斗一生的战友、作曲家姜春阳,听说阎肃参与策划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经常忙到深夜,非常辛苦。老战友牵挂阎肃,便打电话过来问候:“老伙计,85岁的人了,悠着点,当心身体!”阎肃的回答是:“我还得干!”说完,还用他浑厚的嗓音,铿锵有力地唱道:“云海大无边,蓝天多辽阔,任我飞行任我走,一双银翼保卫祖国。迎着太阳高声唱,我爱这战斗的生活。”

这首激昂的歌曲是阎肃和姜春阳40年前共同创作的,歌名就叫《我爱这战斗的生活》。

歌为心声,歌如人生。(危立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生命时报”的所有作品,均为《生命时报》合法拥有 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