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领导同事眼中的阎肃

中宣部刘奇葆部长谈阎肃

阎肃同志是一位具有很高艺术修养,品德高尚、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他在党和国家都有很大影响,是党和军队的宝贵财富。阎老一直辛勤耕耘在文艺战线,始终坚持他所热爱的文艺事业,为党和国家的文化文艺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在四川工作的时候就和阎老接触过,当时四川在组织“藏歌会”活动,连续搞了两届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我发现评委的档次不够,缺少高水平的评委,当时我就建议邀请阎老来担任评委。阎老担任评委后,对于提升整个藏歌会的艺术水品,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回到北京工作以后,与阎老接触的就更多。今年在“9.3”文艺晚会的创排过程中,他自始至终都参与创作排演工作,一堂课都没有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最后宣传系统总结的时候他也参加了,总结会后我们一起聊了很长时间,阎老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真的让人很敬佩。

文化部雒树刚部长谈阎肃

阎老为国家的文艺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作德艺双馨当之无愧。阎老创作的《江姐》等艺术作品教育影响了几代人,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直活跃在文艺最前线,是我们文艺界的常青树、不老松。阎老是我们党培养出来的优秀文艺工作者,他不仅仅是军旅艺术家,也是党和人民的艺术家。

在去年习总书记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阎老提出了“风花雪月”。这个“风花雪月”被习主席称赞为体现了革命浪漫主义,充满着革命激情。我感到,阎老本身就代表着一个文化符号,他走到哪里都能给大家带来欢乐,不仅在文艺界,在全国人民心目中都是德高望重、家喻户晓,深受大家欢迎和喜爱。近20多年来,国家重大的文化活动阎老都有参与,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对国家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阎老既有艺术造诣也有人品德望,他本身就是一个德艺双馨的楷模,他一身正气、大公无私、非常纯粹,他的心胸天地宽,让我们都为他祈福。文化部上上下下都很熟悉阎老,阎老也熟悉我们,他既是长辈也是我们的老师、朋友,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将全力以赴,祝福阎老能够早日康复。

总政治部张阳主任谈阎肃

阎肃同志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特别是军事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全国知名的德艺双馨、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是我们文艺战线上宣传的老典型,大家对他的贡献和地位是高度赞扬认可的。

每次看到阎老我都感到浑身有劲,每次见到他都是朝气蓬勃的。虽然阎老已经80多岁高龄了,但走到哪里都感觉像一团火,很阳光很有激情。

总政殷方龙副主任谈阎肃

阎肃同志作为文艺界一位德艺双馨的突出代表,是经得起时间、实践和群众的检验的,他的事迹很感人,他的精神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有”军人精神,不仅值得我们文艺系统好好学习,对于全军部队和官兵都值得好好学习。

原空军政委邓昌友谈阎肃

阎肃同志是一名忠诚的部队文艺战士,更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有力地回答了一名党的文艺工作者、一名部队文艺工作者,应该以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艺德艺风和职业操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大问题。

中国田汉基金会会长,著名剧作家、诗人苏叔阳谈阎肃

阎肃是我的兄长,不但是老乡,而且同一个母校。阎肃老兄的歌词是诗,是歌,又在诗歌的法度之内,从来都是遵守着歌词写作的基本规律,但是又突破了这个法度。极具个人特色,他的歌词都是诗,我觉得诗的真谛就是爱,爱人民、爱民族、爱祖国、爱生命,而且爱一切鲜活的生命,有这种大爱存在心里,所以他青春永驻,他以自己不老的青春,想尽办法从不老的中华文明中、中国民间艺术当中汲取精华,又努力以春雨润物的方式打动民众的心,打动士兵的心,因此在他的诗歌当中,在激昂中蕴积着温存,幽默里发人深省。

阎肃是我的学长,在我们故乡有那么两位大词人,一个叫做关汉卿,应该说阎肃是关大词家当之无愧的光荣的后继者。阎肃开辟了一条道路,在为兵服务,歌唱时代主旋律,在军队发挥了他非常优长的特点,我想我们当代有几位大词家,乔羽、阎肃、晓光都是当代词家杰出的代表。他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又有很丰富的写作技巧,所以他的作品在统一的大风格当中,也就是在歌唱时代,歌唱主旋律当中又有每一首歌,所以就呈现出功而不工,这样朴素又自然的境界,我觉得这是非常难达到的境界,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能够达到功而不工,用尽了力气,又觉得非常自然,这是很难达到的。

阎肃老师的创作经验和创作意图,以及他创作的态度,在他的歌词当中贴近民众,又与时俱进,又高歌未来,唱出了人民的心曲,是历史的回声,又是对未来的畅想,这些作品拨动广大的民众心弦,这些作品是一道沁人心脾的清风,历史将证明,以他们为代表的作品,无论从认识价值、意识价值,都将长久被我们和我们的后代所议论所珍视,假如没有他们的歌声,我们的时代将多么的苍白,作为我们这个时代“非物质文化形象代表”,长久的存在于我们共和国的历史长卷当中。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老院长、著名剧作家刘锦云谈阎肃

阎老对我是半个老师,半个朋友,半个老师经常从他那里获益,说半个朋友因为跟他接触起来很随便,很随意,总是很亲切。

我是听着《红梅赞》走入这条道路,阎老各个行当无所不涉猎,从戏剧到歌词,一直到电视艺术,一直到电视晚会,我长期在农村,用我们农村的话来说,他是广种而多收,种的面积很大,同时单位面积产量又很高,所以是堪称劳动模范。

我把他归纳概括为:歌剧泰斗,一带词宗,昆乱不挡,军地两用,价廉物美,大树常青。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铁路文工团副团长孟卫东谈阎肃

阎肃第一有思想,第二有学问,第三有办法,第四有魅力。

有思想,就是始终坚持党的方针的模范,做忠诚党的文艺战士,毋庸置疑的。

有学问,就是文学功底非常深厚,古今中外知之甚多,无所不晓。 有办法,就是搞晚会出实招。80多岁了,仍然是大型活动的不可或缺的核心主创人员,各种各样的活动,点子层出不穷。

有魅力,在于他有趣味,懂幽默,很随和,容易沟通。生活中阎老也是昆乱不挡,你说怎么样的就是怎么样的,什么都知道,跟阎老一块儿工作也是一件特别愉快的事情。

中国歌剧舞剧院著名的作曲家温中甲谈阎肃

阎老知识渊博,博学多才,就是一个百科全书、百宝囊、智多星,记忆力超常,过去30、40年代的歌曲,能够倒背如流,连词带曲他都能唱出来。在我心里,他是一个可尊敬的长辈、前辈,是良师益友,也是我学习的榜样。他的作品,直接影响几代人,也包括我。

阎老创作精力旺盛,创作能力特别强。是能把握时代脉搏的一个作家。从毛泽东时代一直到今天,他的作品都是时代的最强音。阎老的作品,始终依靠一种真诚去征服观众,征服听众,是公认的主旋律作者,他在创作当中不是简单的把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直接放在作品里,或是标语口号式的处理,而是用一种深沉情感和人文情怀,追求艺术的质朴和完美。

中国国家东方歌舞团著名词作家宋小明谈阎肃

阎公,做人、作品、作学问都值得我们学习。

阎公随和。这个表现在平时的举止言谈,待人处世当中,大家都见得到,你比如说开会,除了是专门领导安排他座位以外,他一定是要捡靠边的座位坐,永远不会去坐在重要显著的地位。比如说吃饭,他吃饭什么都不挑,而且什么都吃一点。阎公乐观,他不但是对待别人,对待同志乐观,他对自己也乐观,主要表现在比如有挫折,有困难的时候。

阎公幽默。尤其是具有自我幽默的精神。有一年,我们音乐文学学会在湖北荆州开年会,阎公走在前面,我在后面,这个时候少妇带着一个孩子,一下看见阎肃了,阎公是公众人物,就指着阎肃,孩子不知道呀,孩子挺小,没上学,一看他妈妈这个样子,他说妈妈阎肃是什么东西?我们都没有想到,阎公突然转过身来,面对孩子说:“阎肃他不是东西,他就是我呀。”这就是文人的幽默,实际上古书里苏东坡、纪晓岚的幽默,都是用语言文学的方式完成的。

阎公谦虚。他经常向我们这些年轻的,甚至比我们还年轻的人去问,而且每次问的时候,他永远不是说什么事你告诉我一下,不是,他总是请问,讨教、商榷,全是这种词,然后问的内容。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能够与时俱进,不断的接触了解掌握最新鲜的,最有时代感、时尚感的东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风土民情,无论新旧学问都有自己的立场,自己的观点,还有自己的胸怀,尽管他不苟同,但是他也不轻易否定人家,所以这些年我也是在不断的去认识阎公,去走近他,了解他,学习他,收益很大。

最后我送一首打油诗:“词坛一棵松,历经夏秋冬,春来发几枝,现来献阎公。”

空政文工团著名作曲家羊鸣谈阎肃

我们写的第一首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一起生活,一起吃饭,一起训练,一起出操,在部队去体察兵、飞行员他们想什么。我们第一个成功是《江姐》,磨难太大了。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我们都在一起工作,应该说他有这么几点特点。

阎肃是杂学家,无所不懂,上下五千年,三教九流他都有兴趣去结识,这一点对创作就是积累,没有积累,不可能一会儿写《大碗茶》,一会儿写《雾里看花》,这是他的一绝。阎肃不怕困难,年轻的时候,你只要提,他就干,对工作毫不挑剔,广种多收,真是撒开网,量大的很。再就是爱学习。我到文工团以后经常看见阎肃在图书馆,他自己借个钥匙,没事就到那儿去看,给我们学院班的孩子讲各种课程。

阎肃是我们部队文艺工作的一位老将,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姜是老的辣,老道。

阎肃是我合作多年的亲密战友,在部队战友最亲密,而且是一个战壕出来的,《江姐》我们是哭出来的,是熬出来的,我们俩吵过、争过,最终写出来的。

阎肃是我的知音,我的长兄,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信任他,我们在艺术取向上,艺术追求上,创作思想我们很一致,有这样默契。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总政歌舞团著名作曲家印青谈阎肃

我们俩合作26首作品,从《马兰谣》,一直到最近的《将军行》荡气回肠,那个歌词“将军行、去远方”,一下子调动了全国人民的情感。对阎老的贡献,对军队的贡献,对党和人民对祖国的贡献,上到中央领导、军委领导,下到每一个官兵,每一个老百姓大家都有共识,也包括我们音乐界、文艺界、艺术界的各位专家们。阎老对我的影响,以及阎老的贡献,我个人理解是三方面。

第一个是他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对军队在艺术上,还有文艺创作上的贡献,体现在一直从艺60多年,这60多年来一直是站在弘扬主旋律,高举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气质,促进战斗力、鼓舞士气、鼓舞民心,不管是哪个题材的创作,始终是走在前列。而且阎老不管是什么重大活动,军队的也好,国家的也好,包括中央电视台任何的晚会策划、创意到具体的创作,都离不开阎老,都在参加,而且参加这些创作,还绝不止百次,包括青歌赛为什么要请阎老去,一会儿是场外指导,一会儿是监审组,因为他博学,因为他幽默,因为他厚重,因为他公平正义,国家、军队任何重大的晚会都离不开,这绝对是有他道理的。老艺术家很多呀,老艺术家德高望重的太多了,偏偏阎肃老师能担当此重任,有他的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刚才大家也说了,就是艺德,德艺双馨,这方面我觉得他确实是为我们军队作贡献,对我们民族有贡献。

第二个贡献就是对年轻人,包括像我们这样稍微年轻一点儿的,对我的影响非常大。阎老的创作,刚才大家也都说了,他在艺术上的影响对我的影响,我们在一起,尤其是近十多年吧,双拥晚会也好,军队的大晚会,包括地方上的有些晚会,经常和阎老在一起工作,他的见解,他的思想对我创作上产生的影响非常大,而且对其他的年轻人,都有影响,对我们来说阎老是德高望重,您的思想观念对我们影响是非常大的,创作上的一些想法,刚才前面几个人都说了,的确是百科全书,我们是07年,阎老在搞建军80周年,把军科院,包括军博请了很多专家来讲课,讲了很多历史,但是我觉得还不如阎老说的更多,所以我们翻了很多资料,但是阎老对整个历史,触类旁通,因为包括我们党的历史,包括建国的历史,包括整个民族百年来在近现代时期的奋斗史,很多一些东西阎老都非常清楚。

第三个就是他作风,这一点可以说是刻骨铭心。我记得建国80周年晚会是06年12月开始的,4月份以后是第二阶段了,4月份之前五个月时间,春节过了很短的时间,漫长的将近半年时间的讨论、研究、策划,阎老每次开会一从来不迟到,那么大年纪了,阎老身体又不好,睡懒觉,我绝对不会有任何意见,每次他先到,有时候我还没到他就到了,一到就坐着,而且把会参加完,很受教育。无论是双拥晚会,还是大型晚会,在讨论期间阎老思想是最活跃的。他一直在想问题,一有问题怎么解决,大家沉默了,都在思考,第一个发言的经常是阎老,我看这样做,我对阎老师讲,我说阎老师金点子是最多,他出一个招,我们经常认为是金点子,说明阎老一直在思考,不偷懒,这个作风对我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参加任何的军队创作都不敢怠慢,我觉得这个是我从阎老身上,他的作风对于创作,他不仅仅是对艺术创作,他对军队工作的一个态度,这种态度对我是影响非常大。

阎老60年艺术生涯,说不说大师级,那也是大师级,不说泰斗,也是泰斗级了,轻轻一两句话,就能把重大的思想,重大的主题表现出来。阎老的创作从来没有刻意的去煽情,但是他是如此怦然心动,从来没有刻意的去玩文学,玩语言,但是发人深省,用最朴实的语言表现出最深刻的思想,他很多的语言给我音乐就带来了很多灵感,他就一、两句话,就使我突发灵感,突发奇想音乐上的形象,平中见奇,旧中见新,这个平是平实的平,这个旧是传统,延续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想传统,但是它见新。总而言之,阎老是我的偶像,是我的目标!

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艺术指导王晓岭谈阎肃

我肯定是听着阎老的歌长大、变老的,写歌词也是学习的榜样。在当代中国歌词界有三位公认的重量级领军者,一位是乔羽乔老爷,一位是张藜张先生,再一位是阎公阎肃老师。

从艺60余年的阎肃老师,在共和国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代表性的作品问世,并流传至今。阎老的歌词是时代的记录,凡国家和军队的重要历史进程及重大事件,尽揽在他广阔的创作视野。凡社会生活的热点和百姓关心的话题,他也多方涉猎,敏锐捕捉,妙笔生花。

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他凭借扎实丰富的经验阅历,高屋建瓴的把握能力,洞若观火的真知灼见和遒劲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力,成为军内外各大文艺晚会核心创意的灵魂人物。他不仅倾心尽力出谋划策,更亲自操刀上阵。每年春节双拥晚会,导演组经常把最难写的压轴节目派给阎老,他也总是笑呵呵的应承下来,以最快的时间交上满意的词稿。有一年的题目是《旗帜颂》,对于这个宏大的命题,谁都觉得难以入手,可是阎老的歌词一拿出来,大家都觉得眼前一亮,想不到他是这样起笔的:“我在你心里,你在我心上,我们的青春伴随你纵情翱翔。同心复同德,祖国要富强,我们的生命伴随你升腾飞扬。”歌词把旗帜的抽象概念赋予了拟人化的形象,又通过第一人称的口吻娓娓道来,朴实的语言蕴含着高远的意境,让人不能不叹服他的大手笔。

在庆祝新中国60华诞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中,阎老担纲文学部主任。除了组织全台晚会的歌词创作,他还受领了关键的开场《我的家》的创作任务。这是为史诗定基调的节目,它的风格样式将决定晚会的整体走向。一向才思敏捷的阎老这次是数易其稿,费尽了心血。最终的歌词是这样的:“山弯弯,水弯弯,田垄望无边。笑甜甜、歌甜甜,一年又一年。燕子飞,蜜蜂唱,坡前柳如烟,风暖暖,梦暖暖,这是我家园。最难忘,妈妈脸上又见皱纹添,哦,这是我家园。”歌词呈现的画面,唤醒了国人都有的故乡童年记忆,字里行间充满了人间的温暖爱意。这也恰是阎老军旅音乐生涯的生动写照,正是怀着对祖国和人民,对党和军旅的一腔大爱,阎老的歌词始终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能够真正走进人们心里。

都说文如其人,生活中的阎老一派大家风度,笑看云卷云舒;作品中的阎公大开大合,飞扬灵动,写得洋洋洒洒。当代歌词从历史传承上讲,大都继承了唐诗宋词的风韵,阎老自然也不例外。可是我们发现,阎老的歌词更多的是受到另一种中华文学艺术的影响,那就是元曲,比起唐诗宋词的严谨格律,元曲更具口语化和说唱化,收放自如,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在阎老的歌词中,这样的佳句比比皆是。如京腔京韵歌曲《故乡是北京》的“不说那天坛的明月北海的风,卢沟桥的狮子潭柘寺的松,唱不够那红墙碧瓦太和殿,道不完那十里长街卧彩虹。只看那紫藤古槐的四合院,便觉得甜丝丝脆生生,京腔京韵自多情”。又如军旅歌曲《马兰谣》的“有一种花儿叫马兰,你要寻找她请西出阳关。伴着那骆驼刺,扎根那戈壁滩,摇着那驼铃,听着那鹰笛,敲响了黄沙漫卷灰蒙蒙的天”。再如那首打假而作的《雾里看花》,结束句“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都一唱三叹,淋漓尽致,回音绕梁,欲罢不能。这样的句式可能是阎老多年戏剧写作的惯性思维,也更贴近音乐文学的特性,可我更愿意把它解读为阎老胸中澎湃的激情所致,是火焰一样的燃烧,是江河一样的奔涌,是长风一样的浩荡,是云霞一样的烂漫。

年届八十五高龄,笑称自己是80后的阎老,至今仍然保持着如此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应当说是一个奇迹。他的眼界,他的胸怀,他的心态,他的智慧,使他宝刀不老,永远年轻。

最后我也想写一首打油诗:德高望重称阎公,老骥伏枥亦顽童。蓝天飞扬将士爱,红梅绽放此生情。雾里看花凭慧眼,风雨同舟铸长城。路在何方在脚下,踏平坎坷大道行。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总政话剧团团长孟冰谈阎肃

阎肃老师的作品几乎是伴随着我们的出生和成长,成为我们50年代和60年代这一代人的记忆,也成为共和国艺术长廊中红色经典的标志性作品。

歌剧《江姐》已经复排了5次,演出了1000多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歌剧观众和歌剧演员,创作了中国歌剧史上的奇迹。斗转星移,岁月流逝,这部红色经典依然熠熠生辉,它时刻提醒我们,我们的共和国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的共产党人是这样屹立起来的。

阎肃的歌曲作品立意高,气象大,但内容不空,口气不硬,其间分寸真正落到纸上是极难拿捏的,与其说这是一种文法,不如说是功力,阎肃的歌无论他想传达多么宏观的大道理,由于有了深厚的生活积淀,他都能够就轻松驾驭,让作品显示出很强的亲和力,因而这些作品简洁明了,琅琅上口,深受大家的喜爱。

这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一生坚持弘扬主旋律,把许多作品留在了人民心底,拨动了无数听众和观众的心弦,印刻下了人们对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正因为在艰难漫长而又动人心弦的求索中,他将个人的追求和才华,与时代最强劲的脉搏一起跳动,才使这位老共产党员、老军人、艺坛常青之树,获得了至高的荣誉和成就!

武警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王树增谈阎肃

阎肃老师是我的前辈,是我的良师,情丝交汇,相互感知,多年来在老师左右,解读老师的作品与人生,常有顿悟,获益甚多。

老师一生历经沧桑,磊落光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忠心赤胆。正如他自己所写:“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老师对他忠诚的事业理解深刻:“都说长城内外百花香,你知道几经风雪霜,凝聚了千万英雄志士的血肉,托出万里山河一轮红太阳。你要问长城在哪里,就在咱老百姓的心坎上。”象征着民族精神的长城,是人民用心托举着的,人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英雄,这是历史前进的大规律,也是老师追求真理的大胸怀,老师的胸怀是真正共产党人的胸怀,是平凡人塑造的英雄情怀。“当大浪扑来的时候,脚下正摇摆不休,看险滩暗礁,看重重关口,伙伴们,拉紧手,风雨同舟当浓郁弥漫的时候,面对着奔涌的激流,任天低云暗,听惊涛怒吼,伙伴们,拉紧手,风雨同舟。”然后老师笔锋一转,下一句是带有元曲味道的“八百里狂风吹得衣衫儿”,歌词骤然令人心灵震撼,热血上涌。为了我的中华英勇去搏斗,认准了方向坚决不回头,伙伴们手拉着手风雨同舟,没有一腔爱国情,不能写出动人心魄的文字,老师的豪迈与情感来自于对民族人民的挚爱,奉献出他极高的艺术造诣,变出个青城黄绿,气魄宏大,韵律流畅,将一个看似平常的旋律处理得犹如神来之笔。

咽下了千杯喜,仍留得一颗心,七分月,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涛走云飞,你能把握着摇曳多姿的季节,来自他干净的心灵和单纯的童心,来自他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对民族文化精髓的独到见解,看见世事沧桑,老师具备了一双慧眼,已经把这个纷扰看得清清楚楚,这个真谛的获得一直是我们的梦想,老师不但是杰出的剧作家和词作家,我认为更是一位诗人。风是秋后爽,花是老来俏,泪眼同欢笑,谁说这不是妙不可言的五言绝句呢。纯净高贵,很难想象老师的心理年龄具备少年气息,但老师的现代诗不是校园诗,而是现代诗的经典,极具文学底蕴的诗作,弥漫了浪漫主义与忧愁。不要惊醒,常年的往事化作一律青烟,淡淡的相思都写在脸上,我用一生的爱去寻找一个家,今夜你在何方。

我的老师一生笔耕不辍,老师用一生寻找着心灵的家园,这个家园的万紫千红就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祖国和民族的灿烂前程,春梦无痕,如歌岁月,老师的品德是我们敬重的,老师的艺术成就实现了人生的艺术境界,老师永远是我们人生的楷模!

国家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陶诚谈阎肃

阎老作为我们新中国文艺界德艺双馨的常青树,在60多年的艺术道路上创作了大量的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音乐作品,他的作品和人品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阎老师创作始终紧随新中国前进的步伐,他的创作历程可以说是当代中国艺术史上一个经典的缩影,对我们努力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研究把握艺术规律,不断推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这里我也谈一谈自己对阎老创作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阎老的创作始终高扬时代主旋律,讴歌时代精神的诗史品格。阎老是个老艺术家,同时也是老党员,始终旗帜鲜明的带头唱响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强音,始终坚定不移的弘扬主旋律,始终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积极投身时代洪流,热切讴歌时代精神,创作了大量代表时代前进方向,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优秀作品,激发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奋发向上的昂扬斗志,60年来不论是在什么情况下,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模范的执行党的文艺路线,做党的喉舌,传播党的声音。比如民族歌剧《江姐》的创作,就是在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大背景下进行,这个歌剧雪压不弯,信念不变,矢志不渝的精神,极大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直到今天仍然闪烁着夺目的艺术光彩,这个歌剧被先后五次复排,演出了1000多场,创造了中国民族歌剧史上的奇迹,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

阎老的创作始终深植于火热的生活,所以从阎老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敏锐的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深刻认识生活的本质规律,通过崭新的艺术创作和创造,反映鲜明的时代主题,他对部队生活非常熟悉和了解,对社会生活也是深切的体察,是他写出名篇佳作的生活之源,为了使作品贴近部队,贴近官兵,阎老几乎走遍了空军所有的部队、基层、阵地、海岛、高原、边防哨所,同时他也和战士们打成一片,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传唱了半个世纪,一代一代激励空军战士的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上个世纪60年代他又去青藏体验生活,上世纪80年代他到辽东半岛军营体验生活,写出了《军营男子汉》,我听空军同志讲,阎老还深入到大漠戈壁的空军基地体验生活,进作战室,了解空军发展的前沿信息,并且创作了《梦在长天》,参加了全军文艺会演。也十分深入社会生活,创作的歌曲《雾里看花》都是在社会上广为传唱,所以我感到阎老的创作历程对我们进一步认识,深入生活,对艺术创作的重要作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阎老的创作始终坚持从民族传统基础上出发,从而使作品散发出不衰的艺术魅力。同样保持着敏锐的艺术感觉,不断创新的艺术追求,融汇百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造诣,进而转化为自己独特的文学语言,阎老能够站在艺术领域的发展前沿,在流行时尚中寻找东西,而且在创作中把民族性、时代性很好的结合起来,始终保持着艺术创新的活力,他写的京剧、戏歌《唱脸谱》和京味歌曲《北京的桥》都是在阎老传统文化深厚积淀的土壤上开出的鲜花,这段时间里中央各大媒体都在宣传阎老,我看到其中介绍阎老对各门类艺术广泛的涉猎,其中包括有电影、京剧、交响乐、舞蹈、川剧、清音、双簧等等,什么都看,什么都学,这个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长期的积累,所以阎老的创作才始终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的喜爱。

总之一句话,阎老不仅在艺术上硕果累累,而且在生活上,工作中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是我国文艺界不可多得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生命时报”的所有作品,均为《生命时报》合法拥有 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