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选择住所,首先要考虑医疗、购物、社区服务、环境污染这几个问题。”熊必俊告诉《生命时报》记者。
首先是医疗问题。老人抵抗力相对较弱,大病小病没准就突然袭击,如果家附近没有医院,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很可能因未及时得到救治而陷入危险。对于患慢性病的老人来说,平时开药取药也不方便。其次,老人的居住地应配备良好的居家养老服务和生活设施。老人腿脚不灵便,家周围应该有菜市场、超市等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另外,为方便老人进出,如选择没有电梯的楼房,楼层应该低一些。第三,要考虑环境问题。一般来说,老人最好在空气绿化好的地方生活,尽量避免马路边或临街处等噪音大、空气差的地方。最后,还要有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或适合自己的文化氛围。老人退休后更需要与人交流,应该多参加社交活动。因此,是否有健身设施、有地方遛弯、晨练,社区有无活动中心……都应该列入考虑范畴。
当然,要想找到以上4点全部满足的社区或许不太现实。因此,熊必俊建议,在权衡利弊后,应该优先考虑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