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两会环保专题

监测体制亟待改革

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的基础和前提,是环保工作的“指路灯”。当下,我国尚未形成合理科学、规范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监测工作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散,各部门的生态监测网未能统筹资源,形成合力,增加了国家在环境监测上的重复投资;二是乱,缺乏统一的监测标准、明确的监测要素、科学的监测方法,导致数据不一;三是监测、执法、评价均由一个责任主体来承担,导致出现人为改善监测数据的行为。

为改革环境监管体制,一方面,应统筹现有的监测网络,建立国家级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大数据体系。同时充分吸纳高科技成果,比如挖掘卫星遥感资料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潜力,利用卫星遥感的长时间、宽覆盖、科学性,使得监测结果“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另一方面,建立统一的第三方环境监测和评价机构,统一监测要素、监测方法、监测标准等。这个机构主要负责环境的监测,执法由其他部门负责,避免为提升业绩而造假的现象,进而推进生态环境有序、稳步地恢复和改善。

提高造林补贴标准

近年来,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以贵州省为例,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森林面积达1.461亿亩,森林覆盖率达55.3%,排名上升到全国第八位。因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宜林荒山造林、重点区域绿化美化等,贵州省5年内共完成营造林2435万亩、实施森林抚育2251万亩,年均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2个百分点。

森林综合质量不高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国森林质量好的只占19%,生态功能强的只占13%。森林生产力偏低,每公顷蓄积量(树木树体的木材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0.96%;森林的生态系统脆弱,树种组成和结构单一。尤其是贵州这种石山地区,山高坡陡、环境承载力低,植树造林困难不少。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森林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建议延长退耕还林的补偿期,提高造林补贴标准和质量,将补贴标准由现在的300~500元/亩,一期先提高到600~800元/亩,二期提高到800~1000元/亩。同时,要让林农真正地富起来,才会自主地保护森林。引导他们在生态脆弱地区种植公益林,其他地区选种价值高的红木等,注重林下经济发展。

不断攻克治沙难题

荒漠化治理是生态治理的难点,我国非常重视。国务院数据显示,2014年与2009年相比,全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分别减少12120平方公里和9902平方公里;荒漠化和沙化程度均呈现由极重度向轻度转变的良好趋势;沙区植被状况和天气状况呈现“双好转”,年均沙尘天气次数比上个监测期减少了20.3%。

荒漠化治理的难点仍旧存在。目前,我国部分容易治理的荒漠得到恢复,剩下不易治理的荒漠将是今后的“硬骨头”。这些地区治理难度、投入成本都将增大。另外,气候改变使全球气温上升,宁夏地区的温度也在升高,导致水分蒸发量提高,加大了治理的难度。

继续做好荒漠化防治工作,一是加强沙区、荒漠化地区原生植被的严格保护,提高沙区公益林的补助标准,建立和完善荒漠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二是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使荒漠等生态脆弱区的保护有制度屏障,禁止重污染企业转移到荒漠区。同时,加大治理力度,提高防沙治沙科学水平。

上市企业应披露环境信息

修订环境保护法,征收环境保护税,关停重污染违规企业……我国在环境治理上正在下大力气,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仍旧突出。在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市场竞争不规范的情况下,企业如何兼顾经济与环境,是当前的一大难点。

大部分污染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产生的。治理环境,先要抓住企业这个主体,督促企业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尤其是一些污染严重的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应强制他们发布关于环境责任的报告,督促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环境。另外,环境保护应全民参与,每个人都要以身作则,做到绿色出行,避免过度包装,拒绝购买不承担社会责任、污染环境企业的产品。

做好乡村垃圾回收

四年前,村里乱扔垃圾现象较为普遍。这几年,村里有了保洁员,他们每周一、三、五负责打扫卫生。村支部每周还抽查卫生环境,一旦发现不合格,就会扣除保洁员的绩效。

同时,镇上建了一个垃圾站,每周有人负责转运。镇上也正在建立垃圾分类系统,逐步引导村民形成分类意识,并专门成立督察组,不定时巡视、检查各村的垃圾情况。如果发现垃圾乱堆,就召开会议通报批评。如果一个季度被通报批评两次,这个村的干部就要被约谈,失去创先争优的机会。

2017年,白沙县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如今,垃圾不落地已经成为村里人的默契,即使在路边上没有找到垃圾桶,大家都会自觉地把垃圾拿在手里。现在的问题是,保洁员每个月得到补贴只有500元,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建议把每个月收入水平提高到800元,让更多人投入到环境治理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