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服从文化养出“思想懒汉”

“听话”两个字伴随我们一生。从小,我们被家长反复唠叨要“听话”、要“乖”,听妈妈的话才是好孩子。后来,我们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被要求双手放在背后;再后来,我们走向社会,要听老板的话,绝对的服从就是执行力……渐渐地,一批又一批听话、无条件服从的“乖孩子”被“造”了出来。

然而,从近日发生的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事件中,我们看到,很多无视指令的乘客幸存下来。这引发国内对中日韩文化圈共有的服从文化的反思。再看发生于西安的“幼儿园喂药”事件,也给了我们沉痛而深刻的教训:面对“权威”,不加思考地一味服从,并不可取。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长张侃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服从文化的产生与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关系很大。儒家文化倡导“长幼尊卑有序”,受其影响的很多亚洲国家都奉行这一理念,服从长辈和权威已有数千年历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心理学系主任杨东看来,服从文化与我们倡导的集体主义观念也有关系。在集体利益面前,个人要绝对服从。

“与韩国相比,中国人的服从文化没那么严重,但比西方国家程度高。”张侃说,在这种强大的文化心理定势面前,人们的心态、习惯和行为随之改变。比如在家庭层面,很多人为了服从长辈,大学毕业后会尽快结婚、生子,按家长的期待一步步走下去,仿佛这样的人生才是正确的。在社会层面,人们对专家教授、知名人士的言行深信不疑,对领导的话言听计从,从不质疑和反对。

殊不知,服从文化从我们身上抢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张侃认为,服从文化最大的负面影响是养成了无数“思想懒汉”,很多人面对“权威”不再思考,盲信盲从,导致思维固化、钝化,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久而久之,这些人对外界信息的感知能力下降,判断力和质疑精神缺失。当人的自主性和批判精神丧失,而依赖性很强时,创新自然无从谈起。杨东也认为,只有否定才能前进,只有批判才有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驱动力。国民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国家发展会变得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当然,服从文化并非一无是处。张侃说,其一,学习知识也是一种服从,要服从真理、科学和逻辑;其二,从他人的前车之鉴中汲取经验教训,是取得成功最短的路径;其三,社会需要一定的统一性,人的行为要服从多数人的愿望。杨东则指出,在一定的规则中,服从性越强,执行力就越强,效率也就越高。

因此,两位专家一致认为,反思服从文化,并不是要彻底打倒所有权威,而是希望人们面对权威时要有质疑精神,拒绝“一味服从”。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在给孩子设定行为准则(如不准打架、骂人等)的同时,要在思维上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在个人成长方面,要多学习、多思考、多积累,养成辩证看问题的习惯,培养良好的思维、判断能力,以及对信息的辨析、取舍能力。面对权威也要打个问号。在社会层面,要倡导科学精神,包括服从真理、逻辑推理,面对问题怀有质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