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安眠药有致残致死风险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给三种药加黑框警告

受访专家: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主任医 师屈英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理行为医学科副主任 李小钧

本报记者 李迪 任琳贤

近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要求,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唑吡坦三种安眠药应在包装上加“黑框警告”,以确保患者和医生提高警惕、安全使用。对很多失眠者来说,安眠药可谓他们安睡的“救命稻草”,当看到自己常用的一款药被打上警示标志,很多人本来就失眠,这下更睡不着了。那么,美国发出的黑框警告到底意味着什么?不妨听听专家的解释。

导致罕见复杂睡眠行为

FDA在公告中表示,美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失眠,必须依靠安眠药才能睡得更好。自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唑吡坦被批准上市以来,FDA一直密切关注着它们的安全状况。最新不良事件报告显示,这三种药可能导致罕见的复杂睡眠行为(梦游、睡眠驾驶、在没完全清醒的情况下从事其他活动等)。在已发生的66例不良事件中,有46例重伤事件,表现为过量用药、摔倒、烧伤、溺水、暴露在极冷的温度下导致截肢或濒临死亡、自我伤害,甚至是明显的自杀企图;还有20例死亡事件,表现为一氧化碳中毒、溺水、坠亡、体温过低、车祸以及自杀。这些事件可能发生在首次服药后,也可能发生在没有任何此类行为史的患者身上,哪怕仅仅吃了推荐的最低剂量。

虽然上述不良事件很少发生,可一旦发生就很严重。因此,FDA认为有必要采取“黑框警告”这一有力措施来通知公众,并要求药品说明书增加一项禁忌证,警示那些在服药后出现复杂睡眠行为的患者,避免再次使用这些药;医生也不应再给他们开出这些药。

FDA表示,将继续监测、评估安眠药及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的风险。安眠药说明书在介绍药物的用途和风险时,会定期更改内容,患者服药前应认真阅读。服药期间,患者如果发现自己在未完全清醒的情况下从事活动,或不记得用药期间的活动,应立即停药并联系医生,同时应及时向药监部门报告药物副作用。医生也应告知患者,服药可能导致罕见的伤害和死亡。

专家解答四大疑惑

那这几种药是否就不能吃了?就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权威专家。

1.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唑吡坦用得多吗?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理行为医学科副主任李小钧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它们都属于非苯二氮䓬(音zhuō)类药物,是新型改善睡眠药物,也是单纯性失眠的一线推荐用药,在很多精神类疾病治疗中都会用到。相较人们熟知的“安定类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它们成瘾风险较小,患者依从性较高,所以临床上用得较多。在一线城市,一半以上相关患者在用。三者比较,右佐匹克隆、唑吡坦起效比扎来普隆快,所以临床上处方量更多。它们都是处方药,还属于二类精神药品,按照规定,只有精神科医生以及取得二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医生才能开出,且只能在医院买到,药店不允许销售。

2.如何理性看待FDA的决定?

李小钧表示,FDA的行动是各国药监部门的风向标,也许不久以后我国也会采取相应举措。不过,黑框警告不代表不够安全。如果不够安全,FDA不会批准上市,即使上市也会勒令退出市场。加上黑框警告的目的是,引起患者和医生的足够重视,尽可能避免不良反应。

正是因为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唑吡坦相对安全,临床上用的才越来越多。随着全球失眠人数增加,用药的人多了,出现不良反应的人也会随之增加。FDA提到,66例不良事件都是比较罕见的情况,出于谨慎考虑才决定加上黑框警告。

李小钧说,没加黑框前,专业医生也会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提醒。加上黑框警告更加强调这点。对医生来说,了解药物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些风险后,更应明确诊断,对症用药。如果患者并非单纯性失眠,还伴随焦虑、抑郁或其他躯体疾病,则应考虑是否要开这些药。即使符合用药条件,也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并向患者明确解释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但有一点要警惕,随着患睡眠障碍的人越来越多,安眠药可能出现滥用问题。在此提醒患者,通过黑框警告了解用药风险后,一定要关注自己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并做好防范措施;更不要通过非常规渠道购买,私自乱用。

3.使用这三种药的人用换药吗?

李小钧告诉记者,如果患者基于医生的正确指导吃这三种药,且没出现不良反应,就不必急着换药。在精神专科医院,这三种药通常一次只能开出两周的量,吃完就要复诊,由医生判断是否继续吃。一般来说,不建议长期使用。当睡眠质量改善后,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缓慢减药直至停药,改为间断按需服药,即偶尔入睡困难时用药。如果患者吃这三种药,确实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还有其他药物可供选择。所以,保证安全最关键的还是去正规医疗机构找专业医生,明确诊断,对症用药,定期复诊。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屈英也强调,只要患者严格遵循医嘱,按剂量、服药周期和用药时间正确使用,一般不会出问题,不必过于担心。医生开药也要根据病情实事求是,最好从最低剂量尝试用药,循序渐进。这三种药的使用周期不可超过两周,否则可能出现成瘾等问题。如需继续治疗,可不同药物交替使用或间歇用药。患者不能为了追求睡得更长、更安稳,自行增加剂量,以免影响次日精神,甚至带来肝脏损伤。

4.吃这三种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李小钧表示,有三点需要注意。1.服药后应马上睡觉,不能提前服药,更不要进行其他活动,因为药物快速诱导睡眠,意识清晰度下降,甚至出现睡前幻觉,做其他活动会增加安全风险;2.晚饭后尽可能减少饮水量,上床前尽量排空膀胱,以减少起夜次数,防止摔跤、晕倒;3.第二天醒来后不要立刻起床,躺在床上等待两三分钟再起,同样有助于减少摔倒几率。

安眠药副作用及用药误区

临床上安眠药有很多种,除了上述重伤或死亡危险,它们有没有其他不良反应呢?对此,李小钧做出详细介绍(以下括号内为常见不良反应或注意事项)。

第一类是非苯二氮䓬类,包括佐匹克隆片剂(口苦)、右佐匹克隆片剂(味觉异常)、唑吡坦片剂(有睡眠相关进食障碍及睡行症报道,抑郁症患者者慎用)、扎来普隆胶囊(镇静、眩晕、剂量相关的记忆障碍)。

第二类是苯二氮䓬类,包括艾司唑仑片(口干)、替马西泮胶囊(镇静、疲乏、眩晕)、三唑仑片剂(非一线用药)、氟西泮胶囊(次日嗜睡)、夸西泮片剂(困倦、头晕、疲乏、口干、消化不良)、劳拉西泮片剂(镇静、步态不稳)。

第三类是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比如雷美替胺片剂(禁与氟伏沙明联用,肝功能受损者禁用)。

第四类是抗抑郁剂,包括曲唑酮片剂(口干、便秘、残留镇静作用、体位性低血压)、米氮平片剂(口干、便秘、食欲及体重增加)、氟伏沙明片剂(消化道症状)、多塞平片剂(无明显不良反应)。

第五类是食欲素受体拮抗剂,比如苏沃雷生片剂(残留镇静作用)。

第六类是抗癫痫药,比如加巴喷丁胶囊(头晕、共济失调、白细胞减少)。

第七类是抗精神病药,包括喹硫平片剂(体重增加、头痛、头晕、晶状体改变)、奥氮平片剂(体重增加、代谢异常)。

李小钧表示,每种药都有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因此患者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同时还要消除有关失眠和用药的几个误区,保证安全用药。

误区一:过敏药当安眠药。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物,以及康泰克等含抗组胺成分的药物,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吃了之后有些困倦,因此有些人会长期用这些唾手可得的非处方药对抗失眠。这是不可取的,只会让问题更复杂。

误区二:保健品能治失眠。专家不建议长期使用保健品对抗失眠,它只是一种食品,不能替代药物。

误区三:喝点酒就能睡着。摄入酒精在短时间内会有一些镇静作用,表面上促进睡眠,实际上会使大脑皮层兴奋,久而久之,睡眠问题没有解决,还会造成酒精依赖。

误区四:失眠是件小事。临床上,70%以上的失眠和情绪有关,包括焦虑抑郁、生活事件的影响等。睡眠不好分为很多类型,例如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等,对策不太一样,并非一种药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另外,很多人还没到用药的程度,睡眠限制、认知行为治疗等也能改善睡眠问题。所以,如果遇到睡眠问题,首先还是要去正规医院就医,不可随便吃安眠药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