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医生教育待遇都该精英化

本报特约评论员 张铁鹰

前段时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教育专家巴德年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在每年约20万名医学毕业生中,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不足12万人,最后能拿到执业资格的也就五六万人。如果能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在现有规模下,医生队伍是能满足人民需要的,与其提高医学生数量,不如提高质量。这一观点与当下医学院大规模扩招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引发热议。

巴德年院士很早就曾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坚决反对盲目创办医学院。他指出,在以论文为导向的教育体制下,不少医学院过度重视论文产出,而忽略了教学和育人,直接致使很多“门外汉”建医学院,发表生物学论文充当医学论文,医学教学质量逐渐下滑。一些医学院连解剖学、病理学教研室都没有,甚至连附属医院都没有。有些医学院学生只能靠图谱、幻灯片学习,还美其名曰“3D教学”。

医生是对生命进行适宜照护,容不得素养不高、智慧不够、品德不行的人来做。庸医之害胜于无医。试想,如果让一些容易点错小数点的人做医生、开处方,将会多么可怕?如果医生对生命的理解是偏狭的,他们又如何对病人进行适宜的照顾?这就要求医学教育只能是精英教育。要维护人民的健康权,维护患者的根本利益,没有高素质的医学队伍是不可能的。

不过,精英教育可以吸引优秀人员学医,可以鞭策他们努力成为符合临床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却不能保证他们毕业后从事临床,更不能保证他们一直坚持“救死扶伤”。因为不具吸引力的待遇和不和谐的医患关系打击了他们的信心,才会有众多“辛苦遭逢起一经”的医学生,选择放弃所学专业,每年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学生仅有六成。

前不久,西安某医院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做了一台长达8小时的脑干出血手术,由于中途不能喝水,便在手术结束后喝了一瓶葡萄糖水。不料,这段视频被传到网上,网友质问:“这瓶葡萄糖水谁付钱?费用是不是要记在患者账单上?”虽然此事引发的讨论能增加一些人对医生辛苦的理解,让人们知道外科医生工作强度之高,体力消耗之大。但一些杂音也让人明白,当下社会还是缺乏对医生应有的尊重。医生中越来越普遍地出现不愿子女学医的现象,也反映了医生内心职业荣誉感的下降。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还在“水涨船高”,必须抓紧改进医学教育,让医学生看到良好的职业前景。如不抓紧,这事儿就来不及了。这就好比当河流上游的树被砍光时,才发现下游洪水泛滥,为时已晚。所以,我国在加强医学精英教育的同时,还要解决如何留住临床人才的问题,比如建立良性的培训机制,让临床医生有足够的机会提高;提高医生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让医生职业吸引更多精英;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办大学要有大师、出大师,大师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品质、意志、智慧和长期坚持不懈的精神。总之,灿烂其职业前景,严格其培养过程,乃医学教育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