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理性看待“三栖医生”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脊柱外科主任医师   张正丰

如今在三甲医院,特别是大学的附属医院,“三栖”基本上是医生的标配身份,也是职称和博导敲门砖。究竟是哪三栖呢?

一栖临床,身份是临床医生,是指做医生的本分,如看病(或者开刀)。如果按技术、理论、特色三个层次来评价外科医生,三流医生是只会开刀的匠人;二流医生是不但开刀好,也掌握了疾病最新理论和指南,阅读量超大的医生;一流医生是在二流医生的基础上,手握“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绝招的医生。

二栖临床研究,身份是临床研究医生,是指学有余力的临床医生又在做临床研究。如果按循证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创新三个层次来评价,三流的研究做出了循证创新;二流的研究做出了技术创新,在外科领域表现为发明了循证证实的新手术方式;一流的研究做出了理论创新来指导临床,如脊柱外科的三柱理论等。

三栖基础研究,身份是科学家,是指学有余力的临床医生又在做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如果按移植研究、生物学意义、转化三个层次评价,三流的研究是将生物学已知的基因、信号通路、技术、理论移植到某个疾病;二流的研究是发现了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基因、信号通路等;一流的研究是在二流的基础上开发出相应的药物或治疗方案。

看病是本分,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是锦上添花,学有余力才能完成。问题在于,不是每个医生都有这样的精力和能力。所以现状是,很多医生三栖倒是三栖了,但基本就是三个“三流”。在大学附属医院里,不少博导有不少临床文章、基础文章和国自然基金。但有一些人其实根本没有写过一篇,都是研究生为毕业而交的作业。这样哪能有什么一流的作品?

三栖医生的产生是导向的结果。一是研究生培养分为专业型和学术型,学术型就是按科学家的目标在培养;二是基础研究文章在唯SCI(科学引文索引)评价中占明显优势;三是职称评审与文章挂钩,三栖医生又占明显优势;四是三栖没有分开评价,常常把科学家当成了好医生。简言之,三栖多数是功利的产物,极少是使命感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