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治理涉疫谣言,要快准狠

本报特约评论员  许朝军

“南京疫情源头系会计嫖娼交叉感染”“武汉渣男出轨致全城核检”……从7月20日至今,国内此轮疫情在波及多个省市的同时,网络上也出现了大量谣言。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的统计样本显示,聊天截图和“随手拍”短视频是涉疫谣言的主要源头,在科学防疫的严峻形势下,涉疫谣言呈现出的新变化、新特征更值得反思。

与其他谣言不同,伴随疫情而生的涉疫谣言呈现出传播速度快、依赖媒介先进、领跑于官方信息等特征。同时,一些改头换面的肆意解说导致吸引力更大,让涉疫谣言在短时间内就轻易影响和左右人们的认知判断并对防疫形势产生不良影响。一些性质严重的谣言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不容忽视的“社会疫情”。虽然官方在尽可能公开真相,戳穿谣言,但这种潜在的对防疫形式的负面影响步步累积,势必会成为破坏防疫安全之举,必须从严惩戒。

涉疫谣言为何总是领跑于真相?除了传播特征和内容特性外,更关键的是,目前疫情信息发布和披露还存在不容忽视的短板与缺憾。发生疫情以来,人们身居特殊防护氛围下的内心焦灼与渴求真相的欲望,驱使着谣言如野外荒原上的野火,蔓延极快。而官方信息发布往往讲究严谨、全面、科学,唯恐稍有不周产生后患,结果导致真相完美出现时,谣言已经疯传了好长时间。正如那句话,当真相穿上鞋子,谣言已经跑遍世界。

因此,官方信息必须走出“发布媒介单一”“内容字斟句酌很久”等传统,尤其是在新的传播环境与信息化快速高频普及的当下,代表真相和真理的信息发布必须更换思维、科学理性应对。一方面,信息公开责任的职能部门要积极改进信息发布渠道、载体、内容、方式和效率,让信息发布跟上时代潮流和发展步伐,科学解释而不是回避敏感问题,及时公开解答公众关切。另一方面,公共服务部门、职能部门、行业责任单位等要建立信息公开责任机制与科学应对体系。有关部门必须高度关注现实舆情和网络舆情,对涉及到本行业、本部门、社会公共事件和敏感内容的舆情信息要及时搜集、归纳、分析、综合,并第一时间回应;建立信息公开联动渠道,对于发生的舆情信息和“涉谣”信息,快速启动联动处置机制,不逃避回应,澄清事实,用真相击溃谣言的辐射影响。

此外,更要关注的是,几乎每个谣言背后,都有一个触犯法纪、造谣生事的鬼魅黑影,甚至还有不法分子团队和境外黑恶势力也潜隐其中。对这类恶行,必须依法从严打击,并及时公开相关案例,与营造晴朗网络虚拟环境和合法清明现实环境相结合,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彻底遏止“谣疫”的为非作歹,让真相和正义充盈我们的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