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过度包装为何难“瘦身”?

本报特约评论员  陈  年

最近,一则“某零食企业工作人员倒卖废纸箱牟利超68万元”的消息引发热议。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判决书显示,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间,某零食企业两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售卖废旧纸箱获得的68.4万元占为己有。有网友算了笔账,若按每吨2000元计算,他们每个月出售的废纸箱将近20吨。如此惊人数字,从侧面反映出过度包装问题的严重程度。

一份捞面外卖有4个打包盒,一袋零食的包装袋数量比零食还要多,碗口大的商品包出了水桶粗的体积……类似的商品过度包装现象,很多人都不陌生,有时甚至见怪不怪。过度包装问题堪称顽疾,长期治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过度包装“瘦身”难,原因到底在哪里?

首先,是部分商家的“本末倒置”。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年对电商平台商品包装抽查发现,50批次商品中有12批次涉嫌过度包装。部分企业为体现差异性、吸引消费者,将大量心思用在包装设计上,忽略提升产品品质,这样的企业显然有些本末倒置,也导致了商品过度包装的不良风气。

其次,快递暴力分拣的“推波助澜”。很多人都受过暴力分拣的伤害,所以寄快递时都要求多缠几道胶带、多放几个气囊袋。除了对于易碎物品的特殊处理,很多属于浪费材料。据估算,我国快递业每年消耗纸类废弃物超过900万吨、塑料废弃物约180万吨,过度包装问题不容小觑。

再次,个别消费者“盲目攀比”。如今,多数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更注重物美价廉,而不会太在意包装档次。但在少数消费者眼中,商品的“面子”比“里子”更重要,尤其是购买礼品时,更会优先选择包装高端上档次的。部分商家抓住这种消费心理,推出了更多过度包装商品,又进一步加重攀比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长期来看,过度包装危害很多。一方面造成能源和原材料浪费,过剩的包装还会增加垃圾处理难度,加大环保压力。另一方面,如果过度包装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还可能造成商家竞相效仿,破坏市场秩序。而商家增加的成本,最终也由消费者埋单。

解决过度包装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今年3月,《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对邮件快件用什么包、怎么包、怎么管,明确了制度设计。4月,国家邮政局启动过度包装专项治理,争取利用一年时间,初步构建防止过度包装的长效工作机制。除了监管部门努力,商家和消费者也要行动起来。商家可以加强技术研发,从包装方式、包装材料等方向寻求突破。消费者也需养成厉行节约的消费理念,自觉抵制过度包装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