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象群为什么要“北漂”?几个诱因找到了

受访专家: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研究员  王海军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谢  平

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王妍

7月3日,云南玉溪的象群正在午睡,贪玩小象不想午休撒娇耍赖的视频当天以431万点击量登上新闻热搜榜。今年5月开始,这群北迁的亚洲象群成为国际顶流,如今才刚刚“回家”。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谢平表示,象群这种长距离迁徙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从未发生,可能是引发国际关注的原因之一。“大象迁徙是一个复杂的生态过程,在持续时间、距离、时间点和诱因上可能各不相同。”近日,他与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研究员王海军等专家共同发表在综合性学术期刊《创新》上的一篇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极端干热气候引起保护区内草本和灌木植物资源量急剧减少,很可能是此次亚洲象群北迁的关键诱因。”研究者们系统分析了大象保护区过去60年间气候(温度和干旱指数)的变化趋势、近5年的月均干旱指数、大象赖以为食的草本植物和灌木丛盖度的月均变化趋势。

结果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西双版纳年均气温一直在稳步上升,2019~2020年达到峰值。与此同时,这一区域降水极端偏少,导致该地区从2019年春季出现系统干旱,2020年出现极端干旱。“从逐月干旱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近两年干旱化快速发展,干旱指数在2020年3月达到了异常低的水平。干旱指数越低,意味着该地区的干旱越严重。这恰好也是这群亚洲象开始向北迁徙的月份。”王海军介绍。

谢平表示,除上述诱因,象群“北漂”也受其他因素影响。由于农业和种植业发展,云南野生亚洲象的自然分布区与几十年前相比已大幅缩小。另一方面,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对大象的保护力度,使云南的野生亚洲象数目在过去几十年里稳步增长,从20世纪60~70年代的不足150头,增加到2020年的近300头。“大象作为巨型食草动物,食量巨大,一头成年大象每天可消耗100~300公斤食物和80~200升水。”王海军指出,种群扩增意味着对食物总量需求日益增大,当发生气候异常,就容易导致象群食物资源紧缺,诱发迁徙行为。

为此,谢平指出,目前我们迫切需要更科学地评估保护区的承载力,科学管理大象领地和种群,通过更多科学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指导我们与象群互动,确保它们在未来几个世纪的安稳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