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健康第一”理念要进校园

本报特约评论员  张铁鹰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了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明确健康教育内容、落实课程课时要求等八个方面的举措。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生活方式、行为是影响健康和寿命的首要因素,而全社会的生活方式健康水平与健康素养水平息息相关。尽管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总体上依旧不容乐观。近年来,我国居民疾病谱的变化也显示,尽快提高健康素养水平,减少“未老先病”,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应有之义。毋庸置疑,如果《意见》得到全面落实,我国的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在新时代将明显加强,“健康第一”理念在各学校深深扎根,学生的健康素养将进一步提升。

笔者认识的一位科普作者,经常结合自己的专业,向读者介绍如何做到健康饮食,如何科学生活。大家可能不知道,她如今做这些,是因为曾经吃过亏。过去由于忽视健康,追求“自由”生活,她过早遭受了疾病痛苦的困扰。她上大学时,几乎天天熬夜,三餐不规律,喜欢吃快餐,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天,结果“吃点东西就胃堵肚胀”“每年只来六七次月经”……

可见,要提高全社会的健康素养水平,必须教育先行,或者说,健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学生主动防病意识。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既为做好新时代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使我们看到了当前学校健康教育存在的差距。

原苏联医学科学院院士、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乌格洛夫,曾在手术台旁工作了40年、动了不下千次手术。几乎每次手术结束,他都要对患者说:“你要像爱惜你的其他物品一样爱惜你的身体”。乌格洛夫认为,人要学会管理自己的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与生命的存在,首先是自己决定的。若是到了手术台上才知道“健康第一”,就太迟了。只有健康教育前置,改变“体育课就是唯一的健康课”“卫生课完全可以自学”等落后意识,才能让学生们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才能自觉学会“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健康教育还必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社会、家庭都有责任,现在之所以一些学校里“胖墩”扎堆、“眼镜”成排,就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脱节,而这种脱节在健康教育上表现得最直接。比如,家长怕孩子“吃苦”,抵制学校开设“劳动课”。这些都影响了健康教育理念在学生心中的确立。因而,健康教育必须全面,必须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而全民健康不会凭空产生,它依赖于经济社会发展,更寄望于学校健康教育的规范化、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