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回忆与“非典”斗争的岁月:2003年的“上甘岭”战士

田伟

在2003年非典疫情初期,我院(积水潭医院)承接了很多非典患者的救治。但在一个大型综合医院里设立传染病病房终究是不合适的,后来经过北京市专家组的讨论,在北京市征集了部分医院作为临时传染病院,专门收治非典患者。我院承担了在402医院(现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建立传染病院的工作。

在那个特殊的危难时期,不管有没有传染病院的管理和建设经验,我们都要冲上去。我首先带领先遣组到了402医院腾出来的病房大楼。那栋大楼十分破旧,没有电梯。这其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使用后,将来可能很长时间都不能正常使用了,谁愿意把好的大楼和设备拿出来治疗危险的传染病呢?

我们二话不说,连夜组织后勤进行隔离病房的改造。先遣组的医务人员负责设备摆放。这栋楼因为没有集中供氧管道,我们需要在每一个病床边安排一个氧气瓶。好不容易联系上氧气厂给调拨来氧气瓶,可是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后反复联系,才知道送氧气的工人因害怕“非典”,把氧气瓶扔到了医院外100多米的地方。尽管我们反复解释现在大楼还没有接收传染病人,工人还是不愿给送上来。

没办法,我们只能让医务人员自己去搬。医护队伍里大多数是女性,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我们把氧气瓶从外面搬到医院里,还要一层一层往楼上抬。那些身材娇小的护士姑娘完全搬不动,要几个人一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楼上拖那只大金属瓶子。我感动得要掉下眼泪,这些姑娘平时都是家里的宝贝,哪里干过这么重的活儿。现在普通人可以逃避,工人可以拒绝帮助,但谁来挡住这些可怕的病毒呢?只有我们这些最可爱的医务人员。他们体现了医者至善的高尚品格,只要我们在,就会努力完成一切任务,克服一切困难。

终于在大家的努力下,一整层楼的隔离病房建设完成了,之后几乎在一瞬间就被分配来的非典患者住满了。我们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更高一层建设新的病房。直到建了三层隔离病房,才把包括我们院内的最后一批非典患者全部转了进来。

深夜,当我站在402医院病房办公室的窗口,看着一串串救护车的灯光无声地闪烁着由远及近,看着一个个非典患者被抬着或搀扶着送到楼里,特别是当我看到最后被搀扶着蹒跚走进楼里的我们医院那5位患病的医务人员,大家眼里都含满了泪水。我想起过去看过的电影《上甘岭》,我深深感到这些医务人员就是战斗在非典“上甘岭”的志愿军战士,是整个北京市的那道钢铁长城!她们从来没接受过军事训练,却表现出了不怕苦、不怕死的英雄精神,值得永载中国的史册。

在组织一批批后备队的时候,还遇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事情。我们一支医疗队准备去402医院工作,在车队旁边挤满了送行的人们,那是一种很特殊的场景,就像是送家人上战场,大家一边说着安慰和鼓励的话,一边心事重重。我发现有位我院已经退休的老工人,推着一辆自行车,在离车队不远的地方来回徘徊,既不到车边也不离开。我好奇地走过去问他:“您在这里转什么呐?”

他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远远的车队,一边心情沉重地说:“我女儿是护士,报名参加了医疗队。我在这里多看看她,我怕她再也回不来啦……她是我的独生女儿,我心里是不想让她去的,可她是护士,她不去谁去呢?我倒是想替她去,可我又不会啊……”“那您不到车边去和她说几句话吗?”“不说了不说了,我怕一说就会忍不住让她回来,我不能给她拉后腿啊。我不能过去……”他说着说着眼泪已经夺眶而出,慌忙骑着车远去了。

我仿佛看到了一颗赤诚的父爱之心。谁不怕传染病,谁不怕死?可是医者不上,传染病就会大规模扩散,让更多人死亡,所以哪怕可能死,可能会失去亲人,老工人还是毅然默默地送爱女上了战场,那是真有可能再也回不来的任务。在2003年那个难忘的非典时期,医务人员就是一群“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勇士啊!

我至今记得,当我们感到疫情看不到头、咬牙再咬牙的困难时刻,非典随着天气转暖,竟然迅速减弱并消失了。当我手举鲜花,迎回我们所有的医疗队员时,我禁不住一一拥抱他们,深深感激他们为人民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希望人民永远记得他们的贡献。此后每当我看到那些打骂医务人员的社会新闻,我都无比气愤,眼前总会浮现出2003年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并深切感受到政府坚决打击伤医事件政策的无比正确——不能让医务人员流血又流泪啊!

17年后,新的传染病新冠肺炎再次来袭,我在积水潭医院院长的最后任期内,又一次把我院医务人员送去了武汉和其他需要的岗位,并再次迎回了他们。我感谢这支品德高尚的医务人员队伍,他们是医者至善的永远践行者,是一群神的使者、人民的卫士。(连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