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癌症患者如何走出阴霾

受访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副主任医师  杨  敏

本报记者  牛雨蕾

坏情绪是健康的最大“敌人”之一。有研究报告称,临床上癌症相关性抑郁的发病率高达65%~78%。同时,众多研究表明,抑郁会增加癌症患者的死亡风险。英国《每日邮报》网站近日报道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压力大可导致癌症的扩散速度加快5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副主任医师杨敏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肿瘤患者从检查到确诊、治疗、治愈、复查、进展等多个阶段都会伴随焦虑、抑郁情绪,必须加以重视。

确诊阶段。在刚刚确诊时,病人一般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冲击,可能会经历否定期、愤怒期、沮丧期等。例如,在否定期,患者一般会很难接受自己患癌的事实,会有“诊断错误”“标本混淆”等怀疑。杨敏说:“在这一阶段,要尊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认知。如有必要,可以另找医院重新检测,或找其他医生重新问诊,一定让患者感受到被充分理解”。患者通过多次检测,确认患癌后,可能会步入愤怒期,产生“命运不公”“自己太倒霉”等想法。在这一阶段,建议多向专业医生咨询、全面了解疾病的信息,以缓解因对疾病所知甚少而带来的恐惧和焦虑。此后,患者还可能会进入沮丧期,认为自己时日无多,想要放弃治疗。此时,患者最需要的就是外界的鼓励和支持,除了从家人处寻求支持外,还可以积极加入病友群、病友会等组织,寻求病友的帮助,能快速掌握抗癌相关知识,为未来的治疗做好准备。

治疗阶段。患者在确诊后,下一步就是要与医生沟通诊疗方案,并配合治疗。在这一阶段,最常见的就是患者面对海量相关信息时的焦虑情绪,“究竟哪种方式适合我”“我严重到什么程度了”“目前的办法是否有效”“什么时候能好转”……杨敏建议,在这一阶段,应减少从网络、亲友等非专业渠道获取信息,尽量听从专业人士的建议。首先,要积极与自己信任的医生讨论病情,诉说自身感受。其次,患者也需要多看一些专业书籍,听听权威专家的讲座,通过这些方式增加抗癌知识。当对疾病较为了解时,患者就可以获得一些对疾病的控制感,以缓解焦虑情绪。最后,患者也需要做好心理建设,明白自己出现短暂的焦虑、抑郁情绪是正常现象,并积极识别自己的情绪,如果出现影响日常生活、社交,或者自己无法应对的情绪,要立刻向家人或主管医生求助,必要时要请心理医生帮助评估及干预。

康复阶段。癌症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因此很多病友康复后会因为担心复发,持续处于焦虑的状态。杨敏表示,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自己或家人帮助识别坏情绪的严重程度。如果患者仅仅是在复诊前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感到焦虑,可以通过早睡早起、多做运动、饮食均衡、正念疗法等方式来改善这种状态,也可以多向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寻求帮助,与他人接触,从而获得抗癌的信心;同时,可通过医护科普和专业书籍,了解疾病的预后以及复发的常见信号。如果害怕复发的焦虑情绪已经严重影响了自己及身边家人的正常生活,建议患者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评估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