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第十版方案更加优化:推荐用药不断增加、抗原检测纳入诊断

受访专家: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  殷凯生

1月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根据目前疫情形势,对一些内容做出修订。针对大家关心的几个方面,《生命时报》结合《诊疗方案》解读(以下简称“解读”),邀请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殷凯生答疑。

1.不再判定“疑似病例”,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解读称,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可通过核酸和抗原检测等实现及时、快速、准确诊断。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因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符合疾病特点、但病原学检测较长时间不能明确的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效率,更好实现快速收治,不再判定“疑似病例”。

2.为何要增加抗原检测阳性作为诊断标准?

答:抗原检测对于病毒载量较高的感染者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性。新冠病毒感染者特别是传染性较强的感染者,能够通过抗原检测得到及时诊断。考虑到多数感染者居家治疗,抗原检测方便快速自测。但《诊疗方案》也明确指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为确诊的首要标准”。

殷凯生称:“相较核酸,抗原更便捷,现在很多民众学会自测抗原,虽然有假阴性、假阳性,但总体来说可以反映真实情况。”因此,将抗原作为诊断标准符合实际。针对部分群众不测抗原,“发烧了就是阳了”的看法,殷凯生认为这有一定局限性:“感染新冠和感染流感病毒的症状比较相似,发烧、咳嗽、咽痛极易混淆。”可能有一部分人把流感或其他疾病引发的症状,混淆为“阳性”。“若是感冒还好,但如果是其他疾病引发的,又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很可能出现危险事件。”殷凯生说。

3.为何进一步优化“临床分型”?

答:《诊疗方案》提到,新冠病毒早期致病力较强,相当数量感染者出现典型的肺炎表现,因此在临床分型上采用了“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的分类方式。随着病毒不断变异,特别是奥密克戎毒株流行以来,病毒致病力逐渐减弱,疾病特点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多数感染者症状较轻,发生肺炎的比例大幅降低。为更好体现疾病特点,临床分型调整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

“相对临床分型,人们可能更关心出现什么症状需要去医院。”殷凯生介绍,一是高烧不退。普通人发热症状一般会在3天内退去,如果长时间发热,且持续高热,需要去医院。二是出现了呼吸困难、频率加快,胸闷、气喘等情况,要尽快送往医院。三是指氧饱和度小于93%,说明患者处于低氧状态,需要赶紧就医。四是有其他不适、过于难受的情况,也要去医院就诊。

4.不再要求“集中隔离收治”,有何缘由?

答:随着“乙类乙管”措施的实行,新冠病毒感染者可根据病情选择居家治疗或到医疗机构就诊,各类医疗机构均可收治。鉴于此,因时因势调整收治策略,不再要求病例集中隔离收治。

“该条措施是基于现实情况做出的调整。”殷凯生说,不过有阳性人员的家庭仍不能松懈,应做好居家防护工作,如家庭成员尽量戴口罩、轮流就餐,定期清洗消毒用具,阳性人员居住在单独房间、减少与其他成员接触等。

5.《诊疗方案》在治疗方法方面有哪些完善措施?出于什么考虑?

答:一是将我国已经批准上市的阿兹夫定片、莫诺拉韦胶囊等抗新冠病毒治疗药物纳入《诊疗方案》,进一步丰富抗病毒治疗手段。

二是进一步完善重型、危重型病例诊断标准和预警指标,将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加入重症高危人群,将生命体征监测特别是指氧饱和度监测指标等加入重症早期预警指标。

三是进一步强化新冠病毒感染与基础疾病共治理念。殷凯生称,有数据显示,重症、死亡的病例中,有较多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兼顾慢病治疗,有助缓解症状,降低危重几率。此外,部分人因治疗感染忽视了原发病管理,导致原发病加重,得不偿失。

四是进一步优化儿童病例临床表现和救治相关内容,提出儿童感染的特点,完善了儿童重型病例早期预警指标,对儿童感染者可能出现的急性喉炎、神经系统并发症等特殊情况提供了治疗方案。殷凯生说:“儿童一直是治疗的薄弱环节,很多方案、药物都是针对成年人的,此次增加对儿童救治的相关内容,加强了对儿童新冠患者救治的规范性。”

五是进一步完善中医治疗相关内容。加强了对重型、危重型病例中医药救治指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儿童病例中医药治疗方案,增加针灸治疗方法。此外,《诊疗方案》还增加了恢复期的治疗方案。殷凯生称:“中医、中药、针灸,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赖以生存的重要工具,此前的疫情救治经验也表明它们是有效的,此次加入相关内容非常正确。”

6.《诊疗方案》对“出院标准”做了哪些规定?

答:《诊疗方案》明确提出,“乙类乙管”措施实行后,不再强化对感染者的隔离管理,而是按乙类传染病予以诊断治疗,不再对感染者出院时核酸结果提出要求,而是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基础病或其他疾病诊疗、健康恢复状况等综合研判。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体温正常超过24小时,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可以转为口服药物治疗,没有需要进一步处理的并发症等情况时,可考虑出院。

7.《诊疗方案》增加了“预防”内容,这是出于什么考量?

答:殷凯生表示,这是非常必要的。当前,随着防控政策调整,部分人放松了警惕,不再认真预防,这是错误的。一则,还有人没有感染,需要做好预防;二则,国外还有新的毒株出现,有的人可能面临二次感染风险。因此,仍要做好基本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