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如何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最近,美国《衰老研究》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表明,老年男性多帮助亲友,就能显著提升日常情绪状态。这一发现为改善老年男性的心理健康提供了新思路。
美国密歇根大学团队对500名65岁以上的老年男性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追踪调查,借助每日情绪日记和每周社交活动记录,系统分析了助人行为与情绪状态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老年男性的友谊往往基于共同活动,而非情感亲密的对话,这与女性友谊模式有明显差异。老年男性在日常生活中为亲友提供实质性帮助(如修理家具、接送就医、照看孙辈等)后,其当天的情绪评分平均提高23%,且这种积极情绪效应可持续1~2天。值得注意的是,助人行为对情绪的提升效果与帮助“规模”无关。研究者表示,这可能是因为老年男性能通过助人行为重新确认自我价值和能力,尤其在退休后社会角色转变的背景下,这种价值感的重建对心理健康尤为重要。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单纯接受帮助可能对老年男性的自尊心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团队解释说,老年男性通过帮助他人,不仅维持了社会联系,更重要的是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定位。这一发现对老年心理健康干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加剧,社会应更加重视构建让老年人“有所为”的平台,而非仅仅关注“有所养”。未来,社区可考虑设计更多让老年男性发挥专长、服务他人的机会,如“银发技术顾问”“邻里互助站”等项目,既满足社区需求,又能提升老年男性的情绪健康水平。▲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