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奥地利特约记者 赵朱雪子
近日,欧洲议会通过一项议案,限制植物性与人工培养的肉产品使用“汉堡”“牛排”等与肉类直接关联的名称。不过,该议案仍须经欧盟委员会与27个成员国政府批准后才能成为法律。
此次欧洲议会通过的议案,是欧盟对“食品名称保护”议题的延伸讨论。该议案将“肉”定义为动物的可食部分,并列出植物基和人工培养肉不得使用的名称清单,主要包括汉堡、牛排、香肠、肉排、蛋黄、蛋白等。欧盟委员会此前曾提出较温和的议案,此次则更严格。
禁止素食用肉名看似是一件小事,实则关乎多个利益方。支持该法案的国家与团体主要包括法国、爱尔兰及部分东欧国家的农业代表,他们认为,植物基食品使用肉类名称会混淆消费者视听、弱化肉类产品竞争力,期望强化“传统肉类”话语权。法国议会早在2022年便尝试发布相关禁令,要求“植物肉”产品不得使用传统肉类名词,但该措施因2024年被欧盟法院判定违反统一市场规则而失效。
该议案的反对方来自德国、荷兰、瑞典等国的自由派与绿色政党,以及植物基产业代表。德国有观点认为,消费者完全有能力分辨素食汉堡与牛肉汉堡,立法干预只会制造不必要的复杂性。欧洲多国大型连锁超市与餐饮企业也警告称,若实施禁令,食品包装、菜单及广告都需重新设计,将显著增加成本。还有观点指出,欧盟高级法院已在2024年判决中指出,只要标签清楚注明植物来源,成员国不得单方面禁止此类命名。
在奥地利,公众与媒体对此事的反应两极分化。农村地区及畜牧业代表支持该议案,认为保护本地传统的肉类名称,有助维系文化与农业生态。不过,城市中产消费者和自由派议员认为,这是一种过度监管。奥地利食品专家建议,政策应更多地关注营养信息透明度、过敏原标识和原料来源说明,而非限制名称本身。多家媒体指出,如果强制改名,零售商、餐馆与包装厂商都将面临额外负担,甚至可能引发价格上涨。 欧洲议会此次的表态,无疑将影响未来食品标签、产业竞争与文化认知走向,但距离正式立法仍有多重程序与政治博弈。如何在保护传统畜牧业与鼓励可持续饮食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欧盟下一阶段谈判的核心议题。▲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