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到现在都对垃圾分类一知半解,或者知道如何分类,但觉得太麻烦因而懒得去分。
其实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分类带给我们的“麻烦”——给垃圾减量。
受访专家: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所长 刘建国
秦皇岛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办公室主任 闫志忠
本期编辑:王家璇
垃圾减量有巨大潜力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垃圾也在与日俱增。以上海为例,每人每天产生1公斤垃圾,两周的垃圾就能堆出金茂大厦(高度420.5米,约20万平方米)那么高。
垃圾产生的越多,后续的分类、回收-利用-再生所花费的成本自然也更多。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至关重要。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个四口之家,他们一年产生的垃圾只用一个玻璃瓶就可以装下。这个家庭有着自己循环使用东西的独特方法,购物自带环保袋,有包装的不买,如果是流食之类就用瓶子装起来;吃不掉的食物边角料送去做化肥;日用品自己做,例如自制牙膏、洗发水等……
这样的生活方式虽然有些“极端”,但是追求环保、尽量减少生活垃圾的理念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有人觉得垃圾分类麻烦,可能是因为垃圾太多了,所以不妨先从减量开始。
上世纪起源于美国、受到国际公认的垃圾处理“3R原则”的第一条就是“减量使用”,其次才是“重复使用”和“循环使用”。
据统计,目前中国97%的城市垃圾无法处理,只能堆放或填埋,中国城市因垃圾造成的损失每年在250~300亿元。而如果回收利用,则可创造2500亿元以上的产值。这说明,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潜力巨大。
减少厨余垃圾是大头
厨余垃圾在居民生活垃圾中占比很大,垃圾减量不妨先从厨余入手。
从源头控制,食物采购时,不要一次买太多,以防蔬菜、奶制品等食物囤积时间太长而变质;
做饭按人数合理搭配、适量控制,人少时不要一顿饭炒很多菜,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提倡“光盘行动”,减少剩饭剩菜产生。
对于市场上比较火爆的厨余垃圾处理器,目前阶段并不建议使用。
与厨余垃圾粉碎机盛行的美国不同,我国的厨余垃圾产量大、油脂含量高,被粉碎后并不是液体,久而久之会沉淀在管道内,造成下水道堵塞。
尤其冬天,饭菜里的油脂进入管道,混合着垃圾一起被冻住,即便是大直径管道也很可能堵塞。
另外,我国城市下水道相对较细,厨余残渣堆积发酵产生沼气、硫化氢,会带来安全隐患。
并且,厨余垃圾可能直接排到河道,对水源造成污染,因为我国有些地下排水管直接与雨水管相连,这样厨余垃圾就可能进入河道。
因此,只有下水管道设施较为完善的小区才建议考虑使用厨余垃圾处理器。
10招减少家里的垃圾
给垃圾减量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在生活中注意改进一些细节,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1 循环利用袋子和箱子
塑料袋、纸箱等包装不要只用一次就扔,塑料袋可以折小后储存起来备用,纸箱子能用来囤放书籍、玩具等,还可折叠起来以备搬家时使用。建议大家准备一些大口布袋,放在门口显眼位置,出门购物时携带。
2 不要盲目跟风买电子产品
有些年轻人喜好电子产品,新手机、电脑上市就想买回来。这样的消费观不够理性,既不环保也有些浪费。此外,电子产品坏了不要先想着换,最好尝试修理。手机平时注意删垃圾文件,少下没太大用的软件,正确充电,延长使用寿命。
3 减少消耗一次性用品
尽量选能反复使用、可回收、可修补的耐用品,尽量避免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杯子等物品。
4 不喝瓶装水
除非必须,否则在家尽量不用瓶装水。可考虑配备饮用水过滤器或使用桶装水,可减少家中塑料垃圾产生,也更经济。
5 快销服饰要少买
一件件“可有可无”的便宜快销服装会增加你的衣柜负担,也可能很快变成垃圾。而且它们加工过程的碳排放也很大,污染环境。
6 选包装少的商品
避免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这样家里就不会多出一堆塑料纸、盒子、袋子。
7 改变常吃外卖、网购随意退换货等行为
外卖食品、网购快递都需大量包装,大部分都要扔掉,并且还需垃圾分类。吃饭优先考虑自己下厨,健康卫生又环保。网购时认真挑选优质产品,尽量避免退换。
8 旧物品“发挥余热”
每个家庭都有很多用不着的旧衣旧物,既占空间又浪费资源。我们可以将它们进行分类清理、改造。如旧衣物做成拖鞋,小孩子的衣服清洗后送给福利院,旧家电、家具送去二手市场等。
9 减少纸张浪费
票据尽量“无纸化”,如设置电子银行自动缴纳水、电、气费,甚至保险费,并让银行发电子发票。
10 减少有害垃圾
使用天然产品代替有毒的化学合成家居品;尽量不用含汞电池;家中不储备太多药品,以防过期产生毒害。《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显示,我国约78.6%的家庭备有小药箱,但80%以上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药箱的习惯,全国一年产生过期药品约1.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