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5日,北京抗癌协会2021年早癌筛查规范化研讨会暨《中国高发癌症早期筛查指南》新闻发布会在线上举行。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杜鹏教授在会上表示,肺部肿瘤、胃肠肿瘤、食道肿瘤、泌尿系肿瘤、肝胆肿瘤、妇科肿瘤等瘤种的早癌筛查终于有了权威的指南,中国癌症防治水平将迈上新高度。
针对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我国一直缺乏全面的、权威的指南和共识。早癌筛查需要规范化,也需要科学的指南和严格的管理。北京抗癌协会理事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强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抗癌协会十大癌种筛查指南编写工作顺利完成,第一家“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基地”在北京京西肿瘤医院落地。
发布会上,专家们对《中国高发癌症早期筛查指南》中各个癌种的筛查指南进行详细解读。为了推动癌症筛查和防治工作的进一步落地,协会还依照各个指南当中的重点推出了覆盖高发癌症的早癌筛查一体化体检,可根据个体不同的癌症发病风险,个性化定制筛查项目,并做有针对性的评估和解读。该服务即将在北京京西肿瘤医院早癌筛查基地正式上线,未来还将在北京市多家公立医院及体检中心推广。
针对胃肠道癌早筛现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教授指出,我国胃癌和结直肠癌为高发癌种,且其5年生存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早期诊断率低是一大因素。其实,除了我们熟悉的内镜检查,结直肠癌已有新的筛查手段——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常卫清”),通过对人体粪便中的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可早期精准地发现肠道病变。这一方法获得了我国首个、且目前唯一的癌症早期筛查许可证,已被写入我国第一部结直肠癌筛查指南《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这本指南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与指导,国家癌症中心发起,可应用于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因操作简便、无不适感,民众在家即可操作,更便于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