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亚太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会候任主席姚克教授领衔撰写的《中国白内障围手术期干眼防治专家共识(2021年)》(以下简称《共识》)线上发布会暨解读系列讲座(一)正式举行。该《共识》于2021年1月正式发表于《中华眼科杂志》,旨在通过对白内障围手术期干眼防治提供专业的规范化指导,以期提升白内障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术后视觉和生活质量。姚克教授和《中华眼科杂志》编辑部黄翊彬主任在发布会上,向众多眼科医师“云解读”《共识》,参天公司中国区总裁山田贵之先生作为企业代表出席本次发布会。
白内障围手术期干眼不容忽视
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白内障是全球第一位致盲眼病,按照 2018 年各年龄段人口比例和 2020 年人口数计算,2020 年我国白内障的理论患病人数高达 1.7 亿,全球白内障的理论患病人数为 5.38 亿。(1)
干眼是一类常见的眼表疾病,随着大众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干眼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据去年10月《国人干眼多中心大数据报告》数据统计,我国干眼患者约3.6亿,干眼成为继近视之后又一国民健康问题。白内障手术作为眼科常见手术之一,部分患者术前即合并干眼,影响术前生物学参数测量的准确性。此外,白内障术后干眼也严重影响了患者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因此白内障围手术期干眼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白内障的手术技术、机器和人工晶状体的不断发展,患者对于白内障手术效果的期望值也相应提高。对患者而言,白内障不再仅仅是一个复明手术,医生不仅要解除患者看不见和看不清之忧,更要让患者看的舒适。然而由于术后患者泪膜稳定性下降而引发的干眼,使得患者倍受困扰,降低了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如何更加精准、全面的进行白内障围手术期干眼防治显得愈发重要。
姚克教授领衔撰写的《共识》,其目的就是通过对白内障围手术期的临床操作,提供具体指导性意见,以减少白内障术后干眼的发生与发展,提高患者术后视觉和生活质量。
指导一线医师,造福更多患者
此次共识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和人工晶体学组组长姚克教授领衔、学组委员共同完成,期间历经数次讨论与修改,对于白内障围手术期,术前术后的各方面的诊疗流程提出了专业的规范化管理指导意见。于2021年1月达成共识并发布。
对于如何在白内障围术期更好的防治干眼的发生,《共识》从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方面,提供了全面指导。对于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准确的干眼相关检查,综合评估患者眼表状况、根据检查结果予以合理治疗、改善患者眼表条件后再行白内障手术。对于术中,通过手术时合理选择手术切口、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和术中注意保持眼表湿润等方面提高对眼表的保护。对于此份共识的价值,姚克教授表示,科学知识是共享的,中国的眼科要走在国际前沿,除了需要不断在科研上进行突破,同时,也需要将科研成果以及先进的临床诊疗经验,共享给广大一线的医师,尤其是基层的医师队伍,实现先进诊疗经验、诊疗方法的下沉,这样才能真正惠及有需要的人民群众。
而这份共识,凝聚了我国眼科医师,尤其是白内障医师,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的心血,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参考和借鉴。对于目前我国白内障围手术期干眼防治工作面临的阻碍和困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徐雯教授表示,《共识》的实施,一线临床医师是主力军,白内障临床医师对于干眼的处置有以下几点提醒:首先医生要有主观认知,白内障围手术期干眼的防治是不容忽视的临床问题;其次要和不同的专科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不光是各个专科之间要密切合作,和其他的专科也要进行密切的沟通,关注患者的全身疾病便于对干眼的控制;主观上一定要意识到药物滥用的情况,做到谨慎使用;要注意到患者的主观主诉和客观表达。
《中华眼科杂志》编辑部黄翊彬主任则认为,杂志除了发表共识,更希望发挥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携手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推广《共识》,进一步推动中国白内障围手术期干眼防治工作的普及,让每个相关医师充分了解、掌握共识,把共识应用于眼科临床实践,规范白内障围手术期干眼的防治。《共识》将帮助我国眼科临床工作者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白内障手术相关联的干眼,造福患者。
做好宣教,干眼可防可控
《共识》的顺利实施,除了做好一线临床医师的培训推广工作,同时对于广大患者的科普宣传教育也必不可少。《共识》还特别标明了在白内障围手术期时候要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
姚克教授表示,干眼病人增加主要的原因,一是电子产品应用特别多,眨眼少,眼泪蒸发快;二是疾病导致睑板腺堵塞,油脂分泌也会减少,还有种种原因造成的泪膜不稳定的疾病。这些情况,只有医生知道,病人实际并不特别了解。干眼是一个可控可防的慢性眼病,白内障术前老年人50%可能有干眼,让患者充分了解《共识》内容,充分沟通,先使患者的焦虑情绪可以有所缓解。术前已经有干眼的病人,不管有没有症状,要达到一个好的效果,一定要向病人进行知识传播,从而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更好地配合医生,达到预期的手术效果。
参天以患者为中心,积极推动《共识》解读
参天公司中国区总裁山田贵之表示,作为一家深耕眼科领域的专业公司,干眼治疗领域一直是参天致力研发的重点领域。参天始终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我们也希望建立一个健康的眼科生态系统,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眼科创新可以得到实现,诊疗水平可以更高,同时有更好的眼科产品可以惠及到更多患者。这也是我们实现“做社会的创新者”的愿景,让人们通过视觉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战略之一。
《共识》的发布,可以帮助和指导规范广大一线医师的诊疗,进而提升白内障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这和参天“以人为中心”的企业价值观是一致的。在中国,很多的眼科疾病患者生活在欠发达的地区,当地的医疗水平也并不完善。我们希望通过参与和支持专家共识这样的方式,来提升基层医师诊疗水平,进而提高中国整体眼科的生态水平。参天将积极推动《共识》解读及传播,希望该《共识》能为基层医生提供专业的临床指导,提速基层医疗建设,推进良好眼科生态的构建。未来,参天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继续加强产品的研发,助力眼科行业的创新发展,并与多方保持紧密合作,为进一步推动眼健康产业的升级而不断努力,为“健康中国2030”贡献力量。
数据来源:
(1):引自2020年眼科行业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