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在家吃饭的人有什么健康优势?营养专家给烹饪“划重点”

“上班996,午餐和晚餐都在公司解决,没必要自己做饭。”“买菜、洗菜、切菜、炒菜,忙活半天才做好,吃完还要洗碗筷、擦桌子,下班后实在没体力和时间来做饭。”“想吃啥点外卖就可以,费心费力也不一定能做好。”……

你还记得上一次在家做饭是什么时候吗?快节奏的生活下,聚餐、外卖成了多数人的日常,人们与“在家做饭”这种生活方式渐行渐远。

受访专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何 丽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会分会主任委员 曾 强

中国香港绿惜地球环境倡议总监 朱汉强

本期编辑:李爽

在家做饭是对健康负责

经常有人问,学生族可以吃食堂,上班族可以点外卖,每天那么累了,为什么还要自己做饭呢?专家表示,平时多在家做饭,才是对自身健康负责任的表现。

降低患病风险

甲肝、肺结核、幽门螺旋杆菌等传染病,最容易在共餐中传播,外出就餐不用公筷,餐具不洁,都有可能感染上。

自己做饭,可以保证餐具清洁、食材新鲜、烹调健康和调料合理。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调整,更易实现营养均衡。

养成吃动结合的习惯

很多人讨厌在家做饭,主要是不喜欢收拾餐桌、刷碗洗筷。俗话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虽然饭后不推崇剧烈运动,马上快走也不行,但起身做做家务则非常适宜。

据统计,以每小时计算,洗碗、收拾餐具大约能消耗136千卡,拖地可消耗200千卡,扫地消耗250千卡,就连倒垃圾都可以消耗150~200千卡。

在舒缓的运动中,可促进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相反,饭后直接瘫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容易发生腹部肥胖。

远离餐桌浪费

在家吃饭,食材可以按需购买,顿顿都能吃到新鲜的。但外出就餐,吃不了要打包,或干脆剩下倒掉;点外卖层层包装、一次性材料浪费又很严重。

中国香港绿惜地球环境倡议总监朱汉强表示,新冠期间,我国香港居民一周购买约2110万次外卖,泰国塑料垃圾日增800公吨,新加坡2个月内垃圾增加逾千公吨。

不仅造成粮食浪费,塑料垃圾在海洋中漂浮或沉降,最终都会通过食盐、蔬果、饮水和空气回到人类体内,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促进家人感情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发现,经常自己动手做饭的人,比不做饭的人幸福感更强,这是因为制作食物时付出的努力增加了价值感。

研究还显示,经常在家吃饭的孩子,不容易心情低落或饮食紊乱。做饭的意义不仅限于吃。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一家人围在餐桌前,是阖家团圆的象征。

洗菜、切菜、做饭,全家分工协作,每人做道拿手菜,与家人交流烹饪经验,增添浓浓的生活情趣,更能体会生活的烟火气以及平凡生活的美好。

在家做饭寻乐趣

美国哈佛商业评论研究院研究员艾迪认为,当今,烹饪和缝纫的处境很相似。未来,烹饪也将变成一种爱好。想要坚持在家做饭,又不被忙碌的生活压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何丽建议不妨做些改变:

选用智能锅具

传统明火蒸、炒、炖、煮方式,油烟大不健康,对厨艺要求也高。可以找些“替代品”,比如炒菜用电磁炉、蒸东西用电蒸锅、烙饼用电饼铛等。煮蛋器、豆浆机等厨具,可使烹饪省时、省力,同时保存营养。

换个制作方法

煎炸、翻炒等烹调方式程序复杂,换成蒸、煮、拌等做法,不仅简便,也更加营养。黄瓜、番茄、紫甘蓝、生菜、甜椒、圆白菜等很多脆嫩蔬菜都适合凉拌。肉类可以一次多做些,分装成小份放入冰箱,吃时只需加热即可。

备好食材

下班再去买菜做饭确实让人心生疲惫,可以在周末或空闲时多储备一些食材,比如:

各种杂粮、杂豆,保质期长;干蘑菇、海带、木耳、银耳等易于存放;鱼虾禽畜蛋奶类,可提前购买;绿叶菜不好存放,建议少量多次购买,但耐储存的大白菜、花菜、白萝卜、胡萝卜、芹菜等存放一周没有问题。

如今各种线上买菜APP比较流行,里面有各种食谱做法,甚至搭配食材一键购买,非常方便,可供选择。

在家做饭,小心5个误区

错误1:生熟不分。 生的蔬菜、生肉等生食可能带有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需要经过加热处理后才能食用。

错误2:只图鲜嫩,不烧熟煮透。 食物中可能携带致病微生物或毒素,未将食物烧熟、煮透就吃,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错误3:食材种类单一。 建议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错误4:一次做很多。 有些人为了省事,一次做出大量饭菜,这顿吃不完下顿再吃。反复加热不仅破坏营养,还会导致食物口味变差,甚至引起食物中毒。

错误5:口味过重。 在家烹饪时,要充分估量调味品中的盐分;多用蒸煮等烹饪方式、炒菜出锅前再放盐,都能适当减少食盐的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