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聚焦两会 眼科最强音】眼科专家的“两会”建言

2020年,疫情像一场风暴席卷全球,灾难之中,医疗行业扛鼎前行!

风暴过后的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第一年,更是身处后疫情时期,承前启后、整装待发关键的一年。

今年由眼播主办的“聚焦两会 眼科最强音”在这样一个时刻召开,意义重大。本次会议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何氏眼科集团董事长何伟教授,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毕宏生教授,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李甦雁教授,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希玛国际眼科医疗集团主席林顺潮教授,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教授作为嘉宾,北京协和医院陈有信教授作为主持人共同围绕两会的建议与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民大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宁利教授在以往的采访中也表示“没有眼健康就没有大健康,促进了大健康才能推动眼健康,没有大健康也没有健康中国。”

在今年的两会中王宁利教授也提出了关于“建议国家进一步提升对眼健康的支持和重视,将眼科疾病纳入国家慢病管理体系,特别是近几年新增和高发的眼底疾病纳入慢病筛查与管理体系,对于眼底疾病的高危人群(如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提升筛查力度”的建议王宁利教授表示:

在其参与的国际疾病危险因素和疾病负担的研究中发现,中国的致盲率下降较快,致盲水平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但是新增中度和重度视觉损害的速度,在G20国家排在第一和第二位,而且以133%和147%的速度在增加。其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第一是由于慢病造成的眼部并发症;第二、生活方式即近视问题;第三、人口老龄化问题。但目前国家纳入到慢病筛查的两个病症是高血压,糖尿病,因此王宁利教授提议将眼病筛查纳入到慢病的管理中去。在每年进行疾病检查时,照一张眼底照,一方面可以帮助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断,另一方面做到尽早的发现并发症。

王宁利教授在参与了习近平总书记与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代表的联组会后,表示在公共卫生层面来讲,眼科医生应转变观念。“十四五”明确规定要做到防治结合,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所以未来在疾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提高眼科医生的知晓率。

在未来可以说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还要说眼底一张照,慢病我知道。视神经一张照,青光眼早发现等强调眼病筛查重要性。通过关注慢病、关注健康生活方式以及老龄化问题从而引起国家和政府的关注,所以在十四五期间眼健康布局将会有很大的变化。

在今年两会上,林顺潮教授围绕加快以眼底病为新攻关目标的防盲治盲体系建设、推进大湾区医疗器械及药品互通发展、关注互联网医院发展等提交了多个建议。林教授表示由于我国近视人口逐渐增多,现阶段国家也较为重视我国近视防控问题。台州的一项流行病学普查发现,中老年人尤其是45岁以上的人群由于近视产生黄斑病变的概率较大,所以高度近视、黄斑退化是很大的课题。

我国糖尿病的患者逐年增多,而我国在未成熟儿(或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工作方面做的较好。但是由于我人口基数大,其普及性还有待提高。

虽然现阶段已掌控沙眼以及白内障等相关眼病的防治问题,但人口老龄化将成为眼底的关键性问题。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将加快我国防盲治盲体系建设。

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何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防控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最为关心的问题,而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近视防控话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和热议的焦点。何伟教授也发表了关于《“数字化”赋能 助力儿童青少年近视精准防控》”的建议。

何教授表示乡村振兴将成为“十四五”的重要工作中重要的一环,而保障乡村健康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其中在近视防控方面,不容忽视的就是农村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问题。虽然是在农村,其发病率与城市接近,但其医疗资源与城市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首先,现阶段暂时靠城市医生到农村进行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实现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目标还不太现实,所以在今年的两会中提出利用远程医疗互联网技术高效率、远程的解决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其次,从青少年近视防控整体的方案中,农村青少年近视防控重要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乡医、村医的数量、质量不足的问题。在今年的政府的工作报告,更是把提高乡医、村医队伍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在农村最重要的就是社保、养老保险等问题。只有养老得到保障,才能更好地完善三级医疗网络体系的建设。而对广大的农村百姓是有利的,更是为乡村振兴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目前,在中国糖尿病患者约1.3亿,居世界首位。而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也逐渐地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及生活,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是糖尿病眼病主要的并发症,也成为了威胁患者视力甚至致盲的重要原因。而在此次的两会中毕宏生教授也针对此类眼健康问题发表了建议,毕教授表示毕教授表示首先糖尿病防治行动是健康中国行动中重要的一项,其意味着2019到2030健康中国行动规划的实施。其次其较为适合以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理念。

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而眼科医生要做的是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从非增值期向增值期演变,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导致患者失明率比较高,花费比较大甚至会导致终身盲,这是眼科医生最不希望看到的。所以应建立起糖尿病防治的省、市、县、乡四级防控网络体系。首先,加强科普培训,提高居民糖尿病知晓率。第二,加强基层卫生组织的技术培训。第三应多学科联合,建立医防结合的服务体系。

在今年的两会上,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李甦雁提交的议案中,更是提出了“推动标准化的诊疗中心在全国的建立”、 “建议儿童用药立法。限制“给小孩开大人药”等建议 。

李教授表示由于我国目前致盲眼病疾病谱已发生了重大改变,眼底病在致盲性眼病中所占比例较大,但现阶段我国眼底病医生相对不足,全国专业眼底病医生尚不足3000名,却要面对数千万的眼底病患者。很多患者的眼病治疗在基层受到阻碍。因此对于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需要眼底病医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诊治能力,不仅限于诊断,还包括规范的治疗、随访,所以检查要完整,治疗要标准,随访应规范化。从而推进致盲性眼病标准化诊疗中心在全国的建立,形成全国性的眼底疾病诊治网络,助力全国致盲性眼病诊疗水平的提升。

同时李甦雁教授对儿童用药立法和基药目录的调整也予以关注高度关注。李教授表示我国的基本药物目录是每三年调整一次,但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眼科用药调整较少,致盲性眼病相关的主流治疗药物仍未进入基药调整范围,药物缺乏,且多为老药。而且许多药品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眼部疾病状况和临床诊疗需求,因此应根据眼科疾病谱增加眼科基药。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作为国内顶尖的眼科角膜名医史伟云教授由于“不建议年轻人戴美瞳眼镜”频频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榜,但史伟云教授也是时刻关心医务工作者的自身安全问题。

在两会期间,史伟云教授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的“支持平安医院建设”改为“依法保障平安医院建设”的建议,得到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并予以采纳。史教授表示,是由于自己身为医务工作者,对医生的生命安全尤为关注,而作为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律保障医务工作者的生命安全,而不仅是支持,因为支持是远远不够的。

史伟云教授的意见并不是第一次被最高法采纳,早在2018年以及2020年,史伟云教授所提的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修改意见以及对“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及发展改革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均被采纳。

眼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眼科界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们更是心系我国眼健康事业,为其建言献策,因此要更应关注眼健康问题,从而促进全民大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