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哪些病偷走老人的肌肉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任菁菁

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系统的“动力装置”,占人体体重的近40%。它牵拉、收缩对应的骨骼,我们才可以自主运动。比如,我们熟悉的肱二头肌,正是因为它主动收缩、牵拉所支配的骨骼,才使我们的肘关节得以弯曲、用力。

随着年龄增长,骨骼肌减少是正常现象,一般情况下,它的重量会每10年减少6%。因此,一个85岁老人,肌肉重量应是45岁时的3/4。然而现状是,很多老人的肌肉重量远低于标准而不自知,严重危害了身体健康,降低了生活质量。在我国50岁以上人群,每10人中就会有一人因骨骼肌减少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2018年,这一症状更被业界公认为一个疾病——肌少症。而且,已有众多研究证实,肌少症还会增加许多其他疾病的发生风险及严重程度,如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一步发展成肝炎甚至肝细胞癌。

值得注意的是,年龄并非骨骼肌减少的唯一危险因素。很多常见病也会“偷走”肌肉,我们应未雨绸缪,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尽早预防。

糖尿病。在我国50~90岁糖尿病患者中,近30%会合并肌少症。“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指当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效率下降时,机体会代偿性地分泌过多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稳定。与此同时,肌细胞的糖代谢过程也会受到影响,使其不能得到正常的能量供应,力量下降。同时,胰岛素抵抗这一机制还可以使肌肉中的蛋白降解,从而不知不觉中“偷走”我们的肌肉。

为留住肌肉,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应积极应对,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抗阻力训练、平衡训练、有氧运动等,保证良好的营养状态。但是,老年人可选择的运动范围较窄,而糖尿病患者对饮食要求较高,因此,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70岁以上的,要由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方案,包括运动、营养、药物、自我护理等方面。

类风湿性关节炎。该病好发于老年女性,常表现为双手、双足等对称性的小关节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僵硬。已经有许多临床研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引起骨骼肌的质量减少、力量减退。

关节疼痛等症状易使患者活动量减少,这会引起骨骼肌内一系列生化过程出现异常,肌蛋白合成减少、葡萄糖摄入减少,导致骨骼肌流失。而且,约5%~1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存在食欲不振现象,患者蛋白质摄入不足,使骨骼肌减少。此外,患者体内炎症因子增加、出现复杂生化反应,这些都会导致骨骼肌减少。

由此可见,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来说,进行合理体育锻炼、适当进行营养干预、严格控制原发病病情等,都是留住肌肉的有效手段。必要时,此类患者可寻求医生帮助,给予运动、营养干预方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病,典型表现是患者活动后呼吸困难。慢阻肺影响骨骼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由于肺功能下降,慢阻肺患者往往活动耐力较差,老人更是如此,常常一动就觉得累,活动量非常有限,因而骨骼肌流失严重。第二,慢阻肺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常合并营养摄入不足,当蛋白质摄入量不足,肌肉量就会下降。

患有慢阻肺的老人要想留住肌肉,饮食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等;生活要规律,在能力范围内适当运动,在此推荐3个动作,高龄体弱老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酌情选择。拉伸起坐:患者双手拉住床边,利用上肢力量,将上半身坐直,维持片刻再躺平, 15~20次为一组。桥式运动:患者保持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双脚底平踏在床面上,用力使臀部离开床面,越高越好,若体力不足,离开床面即可,15~20个为一组。空中踩车:患者保持仰卧位,两小腿在空中交替做空踩自行车的动作,直到脚踩不动为止。以上动作每天进行3次,时长不做限制。

除此之外,老年人中常见的骨关节炎、骨质疏松、认知障碍等,也可能会导致肌肉流失。因此,当确诊以上疾病,务必要向医生咨询预防肌少症的方法,及早采取运动、营养及药物等干预手段,防止肌肉被疾病“偷走”,保证老年生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