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可降解不等于环保

随着禁塑令的推行,可降解、可堆肥的塑料袋、餐具、杯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与传统的、用石油制成的塑料不同,它们是由玉米淀粉、纤维素和大豆等材料制成的“生物塑料”,碳足迹更少,且具有可再生性。但细究起来,“可降解”和“可堆肥”这两个词到底意味着什么,很多人并不清楚。为此,绿色环保组织“拥抱树木的人”详细解读了可生物降解和可堆肥的含义,并分析了它们的不同之处。

可降解。物体的原始成分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变成简单的成分,如二氧化碳、水等,并被吸收到自然环境中,叫做降解。这是一种自然发生的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取决于物体的化学成分和储存方式,温度、水、光和氧气越充足,降解速度越快。不同化学成分,降解可能需要几天到几百年时间。比如,蔬菜降解需要5~30天、纸制品需要2~5个月、棉质T恤衫需要6个月、尼龙织物需要30~40年、铝罐需要80~100年、泡沫塑料则需要500年以上……因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分解,泡沫塑料、普通塑料和铝等材料通常被认为是不可降解的。

可堆肥。堆肥指在特定、人为驱动的环境下才能生物降解的产品或材料。在堆肥过程中,人们提供降解所需的水、氧和有机物,以优化降解条件,使有机物加速分解为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水。受环境因素制约,这一过程一般短至几个月,长至两三年。

可降解或可堆肥,并不意味着物品会在任何条件下分解,或真正对生态环境友好。分解生物塑料需要高热条件,只有在工业堆肥设施中才能完成。在家庭堆肥或在填埋场中,它们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分解;在海洋条件下也无法快速降解。因此,发挥生物塑料的环保功效,最重要的是创造可降解、堆肥的条件。比如,设计单独的回收流水线,不与其他可回收塑料混合;让可堆肥产品的标签更加简明易懂,便于人们选择和处理。▲(蔡利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