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强强联合,以最尖端的技术服务最朴实的民生

4月7日,由爱尔眼科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简称“中科院计算所”)牵头,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多家单位参与的“面向眼健康管理的智能无人巡诊系统及大数据平台建设”(以下简称“智能眼康”)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是2020年湖南地区唯一一个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简称STS)区域重点项目。

针对基础眼病防治和青少年近视防控预防,该项目将构建以眼健康大数据平台为基础的智能眼健康系统,这一系统还包括边端眼科智能检查装备,以及部署在检查装备上的眼底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此外,通过综合利用多来源的眼健康数据,对眼病及病症进行深入挖掘,将构建眼健康管理知识图谱。项目的推动将大力提升基层眼科诊疗能力,普惠广大眼病患者,全面提升全民眼健康水平。

国家队“最强大脑”联手“眼科龙头”,树立跨学科合作典型

据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袁志明介绍,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科院STS计划于2014年启动,是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科院计算所是培养计算机人才国家级的团队,具有国际竞争力,在信息处理,数据检索,智能技术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爱尔眼科是全球最大眼科医疗集团,也是湖南省和长沙市的骄傲。双方可谓是强强联合,愿通过这次合作,带动长沙高质量发展,共同打造‘院地合作’新的典范。”长沙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杨婵指出。

“智能眼康”项目实施期为两年,除爱尔眼科与中科院计算所外,参与机构还包括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湖南爱尔眼视光研究所等。

智能技术将大力提升基层眼科诊疗能力,普惠广大眼病患者

我国有14亿人口,近视患者人数已达6亿,青光眼、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各类致盲性眼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眼健康问题成为涉及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全国眼科医生不到4万人,眼底医生更是不足1000人,医生力量明显不足且分布不均。

“‘智能眼康’项目的初衷,就是想通过在眼科领域应用智能技术与大数据平台,提升我国医疗机构,尤其是广大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与效率,缓解眼健康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从而让更多的老百姓能享受到更精准、优质的医疗服务。”“智能眼康”项目爱尔眼科方负责人戴伟伟介绍,该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眼科影像智能辅助诊断、眼科智能无人巡诊系统、基础眼病诊疗知识图谱构建、眼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及示范应用。该项目将有效解决目前国内专业眼科医生稀缺,基层医院医疗资源匮乏、医疗技能落后、医师阅片量大等问题,大幅提高医生临床诊断的效率与精准性。另一方面,还将对药物研发、多中心研究、数字眼科等前沿领域科技发展带来重要价值。

除了正式启动“智能眼康”项目外,爱尔眼科还与中科院计算所签署了“联合培养博士后人才合作协议”,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可穿戴计算方向的博士后人才。“基于爱尔目前已有的科技创新平台与成果,此次联合中科院开展STS‘智能眼康’项目,未来还将联合培养博士后高端人才。希望随着合作的深入开展,能真正推动视觉科学与眼科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大力提升我国眼健康水平,从而真正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爱尔眼视光研究所所长杨智宽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