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8日,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主办,主题为“新机遇,新业态,新趋势”的第十三届健康中国论坛在北京举行。大会设置17个平行论坛,主题丰富,议题集中,涉及互联网健康、循证中药等行业热点话题,131位讲者作了精彩分享,解读医药健康新方向。
作为论坛邀请的嘉宾之一,上海国民集团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章培昊先生与大家共同探讨大健康领域中医发展的新业态,并发布了一款全新的腕带式智能脉象仪——小康助手脉象仪。
脉象仪的发布引起热议,中医诊疗和新科技的结合是一种崭新的尝试,是否能引领中医发展更上一层楼?能够真正惠及大众,成为入户家庭的健康产品?就此问题,媒体特别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倪磊副教授及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温川飙院长,就相关问问聊一聊中医发展新趋势。
探索:何处是中医发展的未来?
在老百姓的印象中,中医治病全靠中医师的经验,“三根指头、一把草药”,中医一直是国人印象中的“传统技艺”和“古籍经典”。对此,温院长持反对意见:“它传统但不是千年不变,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医药的发展进入快车道。”
近年来,习总书记重视中医药创新发展,鼓励与现代科技结合,温院长表示:“中医药大学成立六十多年,前三十年、四十年基本都是在完善中医药的理论体系。但它并没有停止前进探索,这几年中医药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一直走在世界最前沿,而且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
倪磊教授持同样的意见:“中医运用传统中医药体系指导治疗,并不代表一成不变,科技发展将为中医带来新的机遇。”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互联网诊疗被越来越多人选择,远程问诊不光降低感染风险,更加及时获得医疗帮助。倪教授期望未来科技将“望闻问切”实现不同时空的共同交流,让中医远程诊疗早日更好地得到实现,也是未来中医药发展的必定趋势。
畅想:科技化新中医时代来临
谈到科技与中医的结合,两位专家都表示机遇与挑战并存。倪教授首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远程医疗是一个润滑剂,在相对医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使广大老百姓健康需求能得到有效的满足。”提及远程医疗发展最大挑战,倪教授认为:“目前远程的视频、语音诊断都不错了,但像脉诊这类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能让医生搜集到更多的信息。”
而温院长认为:“远程会诊的挑战就在于望闻问切本身的数据传输,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于中医对四诊合参的这种方法如何实现远程,未来这个挑战还是会很大。”两位专家对中医与新科技的结合都充满了期待,他们期望远程医疗在不断完善和进步的基础上,能逐渐打破信息孤岛,走进家家户户,使这种便利真正落实,满足广大人群的健康需求。
肯定:非一般的中医新科技体验
提及本次论坛新发布的新一代走向家庭的腕带式智能脉象仪——小康助手脉象仪,两位专家都有很深刻的印象。温院长表示:“这款产品的定位和立足点很有意思,这个脉象仪它比较小巧,另外它有互动,我们通常见到的传统的脉象仪的互动是比较少的,但它这上面有一个加压的功能,通过这个互动去获得的数据更有意思,或者说更完整。另外是它的便捷性也很好,我们每一个患者在使用的时候,操作性也非常好,容易使用。再加上这个机器人实现这种交互的过程,就可以比较完整地获得这个数据。而且这样一个人形机器人,更像一个居家的产品,更容易被老百姓所接受。符合我们对未来中医远程会诊功能的期待,非常值得推荐。”
倪教授则是连连称赞:“脉象仪加入了新技术,为我们数据的采集提供依据,在诊断过程中能让中医师获得更多的健康信息,后续我们通过一些建模分析的方式,在构建脉诊技术的新时代下的突破。”
小康助手脉象仪小巧轻便,操作简单。独特的腕带设计和加压方式,可以实现自助采集脉象。患者将小康助手脉象仪和小康助手家庭健康机器人搭配使用,在不去医院的情况下,能够协助医生远程问诊,实现了远程在线复诊和随访,便于日常健康状况追踪,及时发现健康异常,是居家健康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