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素有“千年药乡”之称的甘肃岷县隆重举行了中医药产业发展推介会。岷县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刘定顺,岷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凯等出席会议。央媒采风团实地调研了考察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市场,深度了解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探访了甘肃岷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岷海制药”)。
“岷归”,最早进入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名录的药材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青藏高原、陇中黄土高原、陇南山地三大地理区交汇点,也被誉为“中国当归之乡”。此地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是当归、黄芪、红芪、党参等238种道地药材的主产区。其中“岷归”是最早进入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名录的道地药材之一。迄今为止,岷归已有1700多年的药用史和1500多年的种植史,目前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当归是岷县最为闪亮的金字招牌,当地建有中国当归城,总占地400亩,2020年市场中药材交易量达到30万吨,交易额达到85亿元。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当归专业交易市场,当归交易量占全国当归交易量的80%以上,占全国出口量的90%以上。
据介绍,岷县一直着力推进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目前岷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0万亩以上,其中当归30万亩,主产区中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0%以上。岷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岷县不仅是是“中国当归之乡”,还是“中国洮砚之乡”、“中国花儿之乡”、“联合国民歌考察采录基地”和“中国秦长城西起首地”,这里不仅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还有引人入胜的民俗文化、醉人的自然景观和底蕴深厚的红色资源。
两大拳头品种领衔产品矩阵,市场潜力巨大
6月18日上午,岷海制药董事长兼CEO 张峰、生产负责人刘敬朋带领媒体参观了外包装车间、质量部、提取车间和液体敷料车间,深入了解岷海制药。
质量高、疗效好的产品矩阵,是一家药企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截至2020年末,岷海制药拥有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四大剂型6条生产线,现有35个国药准字文号,其中中成药批准文号24个品种。岷海制药主打“蒲地蓝消炎片”和“杜仲壮骨胶囊”两大拳头产品。其中,蒲地蓝消炎片连续十多年稳居销量榜首,可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用于疖肿、咽炎、扁桃腺炎,具有价格低、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等优势。近年来,我国居民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小的产品,已成老百姓用药选择的一个趋势。作为中药消炎药,蒲地蓝消炎片的市场增长率与占有率逐年快速增长,产品供不应求、市场需求猛增,已被列入陇药大品种大品牌目录,年产销超过5000万元。
骨伤风湿类特效药——杜仲壮骨胶囊作为国内以杜仲为成分获批的两个中成药批号之一,年销售额仅次于蒲地蓝消炎片。杜仲壮骨胶囊在2011年中国医药行业峰会上被评为“骨伤风湿疾病类中药10强”,同时也是甘肃省名牌产品,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的支持,提升为行业标杆。该药以壮筋骨、消疼痛见长,是由二十三味名贵中药组成,疗效独特,适用人群广,发展空间、市场潜力巨大。
架构重组:岷海制药打造中医药产业一体化
道地药材的种植养殖是岷海制药产业一体化的重要战略。目前,岷海制药已在岷县发展当归种植基地约3万亩,在新疆哈巴河县发展黄芪等中药材种植约2万亩;同时,公司已在贵州设立子公司,计划一期投资5000万元发展林麝、梅花鹿等养殖业,为中医药发展储备名贵药材,抢占中医药产业制高点,类似布局已在国内其他区域同步进行。岷海制药2017年投资5000万元在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设立江苏泰海制药公司,计划投资3亿元大幅拓展产研及分销能力;2019年岷海制药在北京设立医疗健康产业集团,积极发展连锁中医馆。目前公司已北京、甘肃、安徽、青海等省市加速推进中医馆建设,互联网诊疗牌照也在同步申请中。
据岷海制药董事长兼CEO张峰透露,为适应未来新业务发展,公司正在进行重组,重组后的岷海医药科技公司,涵盖甘肃岷海制药、江苏泰海制药、北京岷海医疗健康产业集团、贵州岷海生物科技公司等相关业务,构建一个集道地药材种植养殖、中药饮片加工、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互联网连锁中医诊所为一体的产业闭环,从而为陇药和中医药产业探索出一种新模式。
在座谈会上,张峰从回顾自身创业史谈到中医药发展,指出道地药材的重要性,重点解释了公司为什么要坚持从道地药材种植、药材的前加工处理,传统制药工艺的严格遵守,研发、生产的全产业链发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药品的质量,造出真正高质量的‘老百姓吃的药’。”随后岷海制药COO臧中堂详细介绍了公司发展新布局、新规划。据其透露,公司将引进战略投资,重组医药科技,利用岷海制药公司20多年的研发实力、新产品和院内制剂优势,重点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发展互联网中医连锁医馆业务。
张峰表示,公司下一步将利用中医“治未病”优势,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出一个全国知名的“大健康管理专家”连锁医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