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频繁搬家最影响孩子!专家表示:它与重病、失业、离婚同属重大压力事件

受访专家: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  张侃

生命时报记者  高阳

近期,“中国人一生平均搬家超10次”的话题登上了热搜。传统印象中,国人倾向于稳定的生活,但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交通改善,以及受职业规划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人的流动性越来越大,搬家的次数也由此逐渐上升。

与社会进步密切相关

前不久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89%,2020年流动人口达3.7亿人,年均增长率高达6.97%。流动人口的增加,意味着搬家成为当下人们生活的注脚。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些年,人们搬家的次数确实比以前多了。”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张侃说,几十年前,很多人一辈子都住在同一个地方,现在这样的人几乎很少有了。有些人搬家是为了改善生活环境,例如上班族为了工作便利就近租房,年轻人因成家、迎接新生命等家庭生活需求买房,工作升迁或经济条件变好后换大房子住;有些人搬家则是无奈之举,例如因房东涨价被迫搬家,老人为照顾孙辈离开老家,到儿女的城市生活等。

“搬家与社会进步密切相关。”张侃解释,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人的生存发展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解决吃住问题;当吃住需求被满足后,随着交通和通讯的飞速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即开始有流动的欲望;当工业生产和物质资源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出现更细致的社会分工时,就会进入第三阶段,此时地理距离不再是问题,人们会为了满足各类需求而流动。我们国家很大,地区发展仍有不平衡,人们会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而迁徙,例如小城市的年轻人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打拼,就是从工作机会少的地区向机会多的地方迁徙。人们“北上”“南下”,进一步打破了城市间的格局,基本实现了人口的自然迁移。

对一老一小影响最大

人口流动大潮背后,是每一个正在经历搬家的活生生的人。虽然搬家的原因五花八门,但都要面对新的居所和人际环境。张侃表示,不管带着怎样的心情,离开熟悉的地方总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居住时间越久,羁绊往往越多。看着生活了这么多年的家突然空了,心里也好像缺了一块,那些用过的东西,哪怕一把梳子、一支笔,都不舍得扔掉;那些曾经的伙伴、邻居、老同学,可能从此就断了联系;那些熟悉的街道和美食,可能也会因为搬家而告别一段时间。因此,决定搬家前,每个人都需要解决几个关系,即与自己、与他人、与物品、与环境的关系。

“有的人安土重迁,有的人随遇而安。”张侃表示,搬家具有两面性,总的来说,大多是好事,是时代赋予人们自由度的体现,也是个体对外界适应性的拓展。但不可否认,搬家对心理的影响特别大。在心理学上,搬家和重大疾病、失业、离婚并列,被视为一种重大压力事件。经常搬家的人,心理上是否会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搬家是童年经历中很普遍又常被忽略的场景。因为父母工作调动,或者为了更好的居住环境、学校,许多人在小时候都经历过搬家。国外有调查显示,从孩子出生到9岁,约60%的家庭至少经历一次搬家;80%的人在18岁前至少经历一次搬家。张侃指出,搬家次数太多,社交关系网络被破坏和重建,对孩子的心理影响特别大。和成年人相比,孩子往往对环境变化更加敏感,经常搬家的孩子有更多的行为问题和学业问题。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显示,2岁前搬家两次或以上的孩子,在9岁时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与孤独感相关的行为。另外,搬家有时是家庭关系变化的结果,比如经济状况变动、父母分居或离异,这些事件本身就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冲击。

此外,老人普遍有故土难离的情节,对新环境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合频繁和远距离搬家。对于很多在异地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搬家虽然平常,但每搬一次,都会经历一次精疲力尽。即使在一个城市打拼多年,这种动荡也会让人有点不安定感或缺乏归属感。

张侃认为,搬家对群体文化的心理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代又一代人搬离原有的生活环境,甚至离开家乡,让“老家”一词成为过去,让很多人觉得自己是“无根浮萍”。如何把故乡之情留住,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心理学上,归属感和认同感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必要,缺少了就会成为无本之木,心态随之变得浮躁。

给心灵安个家

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一些宜居城市或新兴产业聚集的城市越来越受到青睐,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推进了多区域城镇化进程,也激发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潜力,搬家这一人类迁徙活动的现代缩影将更加常见。张侃认为,要关注以下几个重点人群,健全配套的社会福利体系。

社会要尽可能减少留守儿童,父母要兼顾子女养育和陪伴,尽量同孩子一起生活。城市发展要为外来人口工作和其子女教育提供机会,尤其是完善相关入学帮助措施。即便因为搬家与子女分居两地,也要多用视频、电话联系。年轻人或年轻父母也要做好思想准备,积极融入新的城市和社会关系中,考虑如何在搬家过程中减少变数,做好长远打算。

老人比较适应原有的环境,尤其高龄老人,应尽量减少搬家,子女应尊重和维护好老人固有的人际关系网。即便搬家,也要保证老人居所周围有超市、银行、医院等。老人要尊重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要为了照顾孙辈而勉强远离老家,否则对身心健康都不利。

远离家乡的人,不能忘记家乡,可以抽空回去看看曾经生活的地方,与熟悉的亲戚好友聚一聚。因租房等原因在同一城市内频繁搬家的人,以中青年居多,要抽空跟老朋友、老邻居聚会,乔迁时可以送新邻居一些小礼物,同时要多关注新社区的活动,结交新朋友,积极融入到新环境中。需要注意的是,世界在加速发展,人类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很强,不用过于执着“居无定所”“漂泊浮萍”等词语,要相信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大方向一定是前进的。无论搬不搬家,“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