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日本培养医疗社工有套完整体系:必须取得国家资格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文竹

由于患者多、工作繁重,如今医务社工已经成为除医生、护士外,在医院内保证患者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只有通过国家考试,持有社会福利士或精神保健福利士等资格,并在医院工作的人员,才能称为医疗社会工作者。即使从事同样的工作内容,没有取得国家资格的人员只能称为相谈员。

日本培养医疗社工人才有着完整的体系。1987年,《社会福利士和护理福利士法》颁布,规定从事福利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知识,并推出资格证书制度。1992年,《福利人才确保法》颁布,从法律层面对福利人才的培养及经济和社会地位予以保障。

要想取得国家资格,需要报考大学社会福利类专业,或短期大学(要求具有1~2年工作经验),或在指定机构工作5年以上才能参加考试。社会福利学专业主要是教授社会福利学相关知识,探讨社会福利与个人、社会、经济、家庭关系,以及社会福利制度与支援等问题。大学阶段,主要学习社会福利学等基础知识,可考取社会福利士、看护福利士等资格。研究生阶段则以专业研究为主,培养具有丰富的社会福利学专业知识及素养的高端人才。

想通过资格考试并非易事,以今年2月7日的社会福利士考试为例,合格率仅29.3%。而且考试科目多,考取社会福利士资格要通过19门考试,包括人体构造机能与疾病、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援助、社会保障等。精神福利士资格考试则包括精神医学、精神科康复训练等内容。考试通过,取得资格后方能上岗,平均年收入为377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2万元)。

人生病时,患者及家属在身心、经济等方面都会面临考验。此时,医务社工的主要工作就是了解患者和家属的烦恼,与医疗机构协调解决问题,比如在医患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准确传达信息;若患者遇到心理、社会等问题,社工也要出面解决;帮助患者办理出院,对出院后的生活进行支援;如果患者有经济困难,社工应积极为其介绍相关医疗、社会福利制度;如果患者出院后仍需要康复训练,医疗社工会负责联系理疗师、保健所、家庭护理员等相关机构及人员,确保患者在家也能继续进行后续康复治疗。

总而言之,医疗社工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再到院后生活,提供了全方位的援助,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不安,与医护人员、相关机构等共同协商,提供解决方案,从而让患者安心治疗,尽早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