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看评分找医生有点片面,无法全面反映医术

受访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 鲍 勇

本报记者 高 阳

生病了,去哪家医院看病?找哪个医生更好?如今,越来越多人会到网上寻找答案,因此点评医生的平台越来越多。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显示,约59%的人认为网络评分在选择医生时是“重要的”。那么,按评分衡量医生水平靠谱吗?

对医生的评价存在两极化

上述研究显示,约25%的受访者会查询医生评分网站,其中超过1/3的人会基于评分选择或避开某位医生;约40%的人表示,另一位医生的推荐非常重要;约20%的老年人认为,家人和朋友的推荐非常重要。

在我国,涉及医生、医院评分的平台相当多,主要有搜索引擎类、大众消费类、医疗行业服务类等,点评内容和水平参差不齐。记者在一个知名导医搜索平台看到,患者可以填写看病目的、治疗方式、疗效和态度满意度、目前病情、挂号途径、看病总费用以及选择该医生的理由,平台设置的评价标签有“尊重病人”“有微笑”“问诊详细”“理解病人焦虑”“看诊中照顾情绪和痛苦”“检查顺利”等,但很多时候这种评价并不完善。记者随机点开北京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一名副主任医师的评价页面。该医生有4.1分(满分5分),近两年有356人参与投票,疗效满意度99%,态度满意度100%,在20多页的评价中,几乎每页都有患者是通过“网上评价”找他看病的,“熟人推荐”“医生推荐”的占比也很高。然而,同样是北京某三甲医院,一位消化科专家的评价页面里,只有几十人打分,上面一条评论称赞“态度好”,下面一条却说“态度特别不好”。患者对不知名基层医生的评论也很两极化,有的几乎无人打分,有的则被患者赞不绝口。

有关看病是否要参照医生评分,网友的看法不尽相同。一些人认为,评分能够反映医生可能存在的问题,而这往往是大多数患者比较在意的;也有人认为,这种评分没多大意义,但又苦于找不到更好的寻医方式;对于差评,有人持怀疑态度,也有人认为“如果很多患者说一个医生不好,那未必是空穴来风”。

“主观评价无法反映客观事实”

医生评分究竟有几分真?美国《医学互联网研究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线评分总体而言是积极的,近半数医生的排名跟实际情况吻合。然而,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表明,医生对网络评分的认知和病人实际说法间有显著差异。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鲍勇表示,在一个完善的卫生体系里,患者是有权利评价卫生服务的。一直以来都存在医患信息不对等问题,因此网络评价平台对患者来说有一定价值,如果没有这类平台,选择医生时将更加茫然。不过,不同国家的情况不一样。例如,美国患者的评分更多是考虑诸如保险接受度、预约时间、地点等便捷度因素,对医生资历等关注甚少。

鲍勇表示,我国一些网络评价平台不是很靠谱。患者不是专业人士,缺乏医疗知识,以及可能存在偏见,没有能力对医术进行“打分”,能评价的只有医生态度和体验感,而主观感受只能部分说明一个医生的医德问题,无法全面反映其真实水平。有时,患者即便看的是有口皆碑的名医,也不一定适合自己的病情,这会对评价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与买衣服、下馆子和娱乐消费不同,打分这种方式对医生和患者都不公平,且存在很大风险。一方面,患者可以故意恶评,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和医生也可以索要好评。医疗毕竟是特殊行业,混乱的评价可能误导患者、诱导消费,很恶劣。

鲍勇认为,现在关于医生、医院的评分很乱,有较权威的复旦大学医院评级排行榜,也有民营第三方机构的评价,但关于具体医生的评价不多见,仍以患者在网络点评平台上的主观评价为主,通常无法反映客观事实,更无法鉴定医院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根本不能作为衡量标准。“当然,如果评价真实、描述详细、病情高度契合,这些评价有一定参考意义,否则没有太大价值。”鲍勇说,无端的差评只会无故伤害医生美誉度和患者信任度。医疗本身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品,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也不是供需关系,所以对不确定性结果的评价是有难度的。

而一些专业评价体系对医院、医生的评价往往片面,主要基于科研论文和门诊量,且都是从数量方面考察,而非质量。医院和医生高质量发展,不是几篇论文或国家项目堆出来的,应该分不同标准衡量,综合医院质量、治愈率、好转率、信任度、满意度,以及患者前后康复情况等一系列细指标。“目前的评分质量还是太粗糙了。”鲍勇说。

医生推荐比只看评分靠谱

鲍勇强调,网络评价平台只是一个工具,有些考虑的只是盈利模式,并非公益性,存在植入广告、诱导消费的嫌疑。对于平台来说,应尽可能完善其评价体系,善用医生评价,慎重给出评价结果,避免恶性竞争和行业恶评,盈利模式不能毫无底线。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对这类平台的监管,因势利导,定期审核其资质和平台内容,整顿不合理竞争、不良诱导性消费和导医。此外,还应完善国家公立医院医生的认证平台,有助确认医生资质,使医生的从医背景、专业特长等更直观地体现出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要促进分级诊疗,指导患者科学就医,加强监管医疗行为的合法化,建立医生多维度薪酬制度评价体系,避免无序就医。媒体则应加强舆论监督,对行业乱象予以揭露。

对于医生来说,应重视口碑评价,以此约束自身行为。患者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医疗质量。医生和医院要避免有偿好评、恶意差评等现象引发的负面影响。

患者在就医选择时要多听业内声音,从多方面了解,评分只是参考,不能盲目相信。建议去医院官方网站了解医生具体情况,对于某些疑难杂症,可以多听取专科医生的建议,让医生推荐医生比单纯看评分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