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采耳修脚提防健康隐患

受访专家:北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宋海涛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曹  洋

本报实习记者  牛雨蕾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人生最快活,采耳洗澡修个脚。”采耳即掏耳朵,起源于川蜀。修脚则是民间为足疾患者修治脚部皮肤的一种技艺。它们都是传统手艺,也都在互联网时代突然“翻红”。“一直采耳一直爽”“修脚也是一种享受”等说法充分显示出网友对这些传统手艺的喜爱。但这些传统手艺背后也存在一些健康隐患,如果消毒和技术不过关可能导致感染和损伤。

采耳、修脚店遍地开花

采耳和修脚是在大健康产业迅速兴起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借助互联网、社交媒体等进行了大范围宣传推广。数据显示,国内目前已有超过2万家采耳店,排在前列的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分别有超过两千家。一些研究机构预测,2021年现代养生采耳保健产业的市场价值将超过3000亿元,修脚产业将达到7000亿。

记者在某生活类平台定位北京地区,搜索“专业采耳”后,出现了2000多个结果,搜索“修脚”后更是多达5000多个。在某日常分享平台上,有3万多篇笔记与采耳相关,一位乌克兰姑娘发布的“刚来中国掏耳朵vs来中国三年”的热门视频,点赞量达5.6万,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记者走访后发现,采耳店一般都是舒适、温馨的风格,进门即提供一次性拖鞋,墙上贴着“心灵鸡汤”,采耳师的动作和语气都很轻柔。除了采耳,一般还会提供头疗、洗眼等服务。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采耳本身没有特定流程,主要根据客人的需求来。学技术很简单,但要接客得看经验,手得稳、动作要柔,得给客人做舒服了。”修脚店则一般比较接地气,不大的店面并排放几张躺椅,师父端盆水过来泡一下就上手了,修脚的同时还包括脚部按摩、涂盐等服务。修脚师和顾客、顾客与顾客之间往往唠些家常。

多数人都不需要采耳

“正常人在生活中不需要采耳,我们也不提倡大家采耳。”北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宋海涛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采耳的主要功能是清理外耳道的耵聍,但耵聍是不需要特意取出的,它是人体代谢产物,会随着我们进食、说话、运动等自行排出。只有少数人会因遗传等原因有“油耳”,耵聍不易自行排出,聚集在外耳道,形成耵聍栓塞,导致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状况。“这类人群建议3到6个月去次医院,找专业医生取出耵聍,而非自行采耳或找采耳师。”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采耳师一般没有专业背景,经历7~10天培训就上岗了。对此,宋海涛表示,耵聍取出是一项专业操作,医院里的设备专业齐全,医生护士更了解耳朵结构,如果遇到比较硬的耵聍,会给病人点一些药水,等软化了再取出。采耳师虽然也拿着各种设备,但灯可能是散射光,无法看清耳道内部,耳勺和毛刷也并非医用,一旦用力不当,可能造成外耳道损伤;所有工具的消毒措施就更比不上医院了,可能会给耳部带入细菌或霉菌,导致感染。

宋海涛直言:“我们不建议大家通过采耳来放松,这种放松是有风险的。采耳对身体有诸多好处的说法也没有依据。频繁采耳会刺激外耳道壁,导致皮肤敏感,造成炎症。有人觉得耳朵里痒,可能存在湿疹或炎症,如果反复采耳会加重病情,越掏越痒。”

不正规修脚可能导致感染

不正规修脚也存在一定风险,比如感染、过敏、创口。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曹洋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修脚可能带来一些损伤,所用工具如果没有彻底消毒,会导致感染。虽然店家往往会用酒精消毒器具,但不是所有微生物都能被酒精消灭。另外,其他能接触到顾客皮肤的,如技师手部、手套、毛巾等也不能保证无菌。临床上有时会见到因修脚感染葡萄球菌导致的甲沟炎(表现为甲沟红肿、疼痛,甚至化脓),以及真菌感染导致的脚气、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的瘊子。

修脚时用的药膏、香料等对特殊体质的人可能会造成过敏,引起接触性皮炎,表现为红斑、瘙痒等症状。如果技师不熟练还可能会导致创口。

曹洋建议,简单的足部问题在保证工具清洁卫生的情况下可以做。但严重的鸡眼、嵌甲等,以及水疱、红斑、破溃等问题都应该去医院,由医生判断和处理,不要企图通过修脚治疗全部足部疾病。如果出于解压,实在喜欢修脚的话,务必选择正规的店,确保技师专业、器具经过严格消毒。修脚后,一旦出现足部不适的症状,应去医院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