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家委会不能变成“小江湖”

本报特约评论员 许朝军

在教师节,感念师恩的活动很多,但近日,某地一中学初二年级家长委员会(下称“家委会”),发动所有班级为教师购买节日礼品,并在社群里督促不积极的家长“尽快处理”,言语中大有施压之意,引发不小争议。目前,经当地教育局介入核查,费用已如数退还给家长。

家委会原本是由家长推选代表组成的组织,是增进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从成立初衷而言,其根本作用在于参与、监督、沟通、交流。其中,参与和监督学校事务是基于让学生健康成长、让学校管理更规范,而沟通和交流则是为了预防或帮助解决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矛盾,帮助孩子全面健康成长。

但是现实中,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家委会俨然成了一个“小江湖”。有家长动辄指挥其他家长“统一行动”,给老师送礼、买花、大搞谢师宴等,劝捐金额数百上千元;也有家长变着法子彰显身份,为自家孩子刷存在感;一些父母拼命挤进家委会,秀实力、放狠话、拼学历、比收入,激烈程度堪比“竞选CEO”。还有个别学校存在对家委会的“错位管理”,主要表现为让家长过度参与学校工作,比如举办个运动会,要家长组织后勤、购买服装,组织一些常规活动让家长全程参与等。在这样的“异化”氛围下,家委会的作用已荡然无存,反而成了另外一种附着于教育的“家长内卷”和“家委会内卷”。

家委会出现“异化”,不仅影响其正常教育作用的发挥,还会助长不良风气,加剧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之间的矛盾。目前当务之急,首先是强化家长教育,指导家委会自我管理,这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社会组织等主动引导,呼吁让家委会回归其初始作用,让家长理性选择家委会,并逐步建立家委会的科学管理和监督制度。其次,要发挥好家委会的职能。鼓励家委会积极参与和监督学校、教师、学生的管理,与学校增强沟通,积极做好家校配合。需要注意的是,让家委会“参与”,而不是深度介入;让家委会代表家长与学校沟通,而不是指令和要求家长服从和听从;让家委会从教育教学任务落实、学生健康成长角度出发去沟通交流,而不是抱着其他目的或完全服从学校。其三,相关部门和组织要加强对家委会的监管,对于其中因家委会“乱作为”而发生的违反师德师风行为,甚至侵害家长和学生权益的行为,要依法惩戒,用执法监管确保家委会风清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