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人工关节终于降价,集采带来五大利好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 林剑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骨科主任 尚希福

本报记者 张 健

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技术是修复关节损伤,帮助患者恢复行动能力的最好办法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年龄相关的骨关节病患者越来越多,需要人工关节置换的人群日益增加。但长久以来,由于人工关节价格虚高,“换不起”的情况时有发生。9月14日,备受关注的骨科人工关节类耗材集采成功开标,48家中外企业参与,拟中选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降至7000元左右,膝关节平均价格从3.2万元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幅达82%。预计2022年3~4月份,患者就可以用上人工关节集采产品。

盼人工关节降价已久

“听到这一消息我十分欣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主任医师林剑浩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过去大家常说人工关节领域属于“点菜的不付钱,买单的不点菜”,价格降不下来主要是因为定价权不在国家医保局。这次国家医保局有针对性地组织集中带量采购,一拳打在了人工关节价格虚高的“七寸”上,把“水分”挤掉了。

“人工关节早该降价了,但此次降幅仍超出我的预期,合金—聚乙烯类髋关节产品系统全场最低价竟降至1788元。一些外企产品报价甚至比有些国产的都要低,如史赛克陶瓷—聚乙烯类髋关节产品系统、合金—聚乙烯类髋关节产品系统分别报价5119元和4160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尚希福表示,这体现了国家深化高值医用耗材治理的决心。

使用量大、标准化程度高,是人工关节成为继冠脉支架后第二个国家集采高值耗材的原因。此次采购的为初次置换人工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分为陶瓷—陶瓷类髋关节产品系统、陶瓷—聚乙烯类髋关节产品系统、合金—聚乙烯类髋关节产品系统和膝关节产品系统四大类,采购周期2年。首年意向采购量54万套,占全国医疗机构总需求量的90%。

从2019年起,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就开展了人工关节集采试点工作,降价均十分明显。例如,2020年安徽240个关节类产品平均降幅达82%;江苏2019年髋关节类平均降幅达47%,2020年膝关节平均降幅达67.3%;2020年山东7市联盟关节类产品平均降幅86%,其中某款人工髋关节由原来的9.2万元直降至4133元。尚希福表示,人工关节能够进入千元时代,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成本降低;二是手术技术成熟,附加成本几乎为零。早期,企业不但有研发成本,还附带培训医生置换技术的成本,有的厂家甚至从国外请专家培训。林剑浩认为,过去关节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缺少好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管理机制,以及资本的趋利性。

集采带来五大利好

人工关节大幅降价的消息一出,民众在叫好的同时,也不免有降价后质量能否得到保障的担心。对此,政府部门做出回应:国家相关部门将严格对企业产能、供能进行考核,产品质量更是重点监控范围,产品质量绝不会改变。“我认为质量不会有问题。”尚希福强调,质量永远是企业的“身份证”,如果质量不好,医生就不会用,企业也会很快垮掉。可以预计,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关节的质量会越来越好,价格也会越来越便宜。林剑浩也表示,患者根本不用担心质量问题,此次集采质量很高,很多外企把“招牌产品”都拿出来投标了。

此次集采的同时还有一件重要的事——“中国医保医用耗材登记系统”即将上线。一方面,中选企业要与该系统对接,实时向联合采购办公室报送中选产品的库存数量、供应链流向、医疗机构入库数量等信息,以确保系统能实时监测产品流向;另一方面,系统与医疗机构对接,统计人工关节的翻修率、不良反应等数据。该系统从患者实际获益角度来评价产品到底行不行,而不是仅从价格来判断要不要采购。

两位专家表示,综合来看,此次人工关节集采,(上接1版)至少带来五个方面的利好消息:1.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林剑浩介绍,此次人工关节平均降幅达到了82%, 即使加上住院费、床位费、药品费、手术费等, 患者整体治疗费用也能降低50%~60%,医保报销后,患者的经济负担将大大减轻。“具体能降多少取决于每个地区的情况。”尚希福表示,关节病患者大多是经济收入较低的劳动人民,此次大幅降价对广大劳动人民来说是最大的利好,可以让更多需要置换人工关节的病人放心去治疗了。2.医保省钱,百姓得实惠。本次人工关节集采预计节约160亿元医保资金。医保的钱就是老百姓的钱,医保省了钱,就能让更多老百姓看病受益。3.改善医患关系。以前置换一个人工关节,仅器材这一项的费用就要好几万,不管医生有没有拿回扣,病人总觉得医生赚了不少。如今器材进入千元时代,患者对“医生拿回扣”的固有看法也会随之改变,促进了医患关系和谐。4.提升医疗质量。过去,不排除一些医生为了利益而做非必要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集采后,人工关节置换的监管更有序,将促进整体诊疗标准更加规范,医生也会有更多精力放在骨关节病治疗新技术、新方向的研究上,有利于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5.有利产品发展创新。集采后,市场竞争机制完善,对企业也是一件好事。目前,国产和进口人工关节的差距越来越小,某些领域,国产人工关节已经站在技术前沿。此次集采不区分进口和国产,为后续国内企业创新产品留出了获益空间,有利于国内企业开发更符合临床需求的新产品,提高服务水平。

集采降价的同时,医生的劳动价值也要得到应有的重视,否则容易“按下葫芦浮起瓢”。集采让人工关节不合理的高价得到了有效监管,但要想政策落地,政府还应早日出台配套政策,深化医务人员薪酬制度和医疗服务改革,把其他不合理的价格纠正过来。“如果不纠正,很多医院还是会想各种办法去弥补,医院不可能倒贴钱去做手术。”林剑浩表示,在北京,三甲医院做一台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工费”为3000元左右,这其中包括手术室、消毒、水电、纱布等的损耗,以及医生、麻醉师、护士等六七名医护人员的酬劳。尚希福也表示:“长久以来,各科医生劳动价值偏低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好医生的劳动价值、创新价值、技术进步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很容易打击医生的积极性。”

此外,林剑浩还表达了另一个担忧——选择性价比高的人工关节不等于患者获益最大化。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是好事,但对于患者来说,除了考虑价格,还得考虑使用价值,应给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病人留个通道,以便愿意自费的患者可以用上适合的产品。

全民都要关注骨关节健康

“虽然人工关节降价了,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骨健康。”两位专家表示,近年来,我国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量几乎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关节病患者越来越多,需要替换人工关节的潜在人群基数庞大,我国人工关节置换的实际需求量远远超出已有的手术量。二是随着技术逐渐成熟,民众对人工关节的错误认识有了很大改观。但不可忽视的是,国人的“身子骨”状况不容乐观。数据显示,全球30%的髋部骨折发生在中国。

髋部骨折的致残率和致畸率超过50%;发生髋部骨折1年内的死亡率,女性为19%,男性为39%,老年人达20%~50%,这也是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原因。尚希福表示,导致很多老年人过早死亡的不是骨关节病本身,而是因关节坏死被迫长期卧床或营养不良等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因此,患关节病的患者应想办法恢复正常生活或减少疼痛,符合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指征的,最好尽早做。一般而言,年龄较大、日常活动量小的患者,对关节功能要求不高,可选择半陶人工关节产品;患者预期寿命长、日常活动量较大、对关节功能要求高的,则倾向于选择全陶产品。

此外,日常养护好关节十分重要,专家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1.适度锻炼。要注意将运动量和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马拉松、爬楼梯和登山。建议老年人找专业医生开具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一般人群也要积极寻找符合自身情况的锻炼方法。

2.控制体重。太胖容易加速关节的损耗,肥胖患者应控制饮食、科学运动,将体重减至正常水平。

3.不做伤关节的动作。建议改掉跷二郎腿、长时间蹲着干活等特别损耗关节的坏习惯。

4.预防骨质疏松。建议每年测试骨密度,了解骨骼健康状况。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要注意预防骨质疏松,日常饮食要包含酸奶、牛奶,多吃深绿色蔬菜、虾皮、虾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同时还要多晒太阳。▲